.

古人如何进行天气预报一个测空气湿度的工具

如今人们出门会看一下天气预报,以准备好衣物,大大的方便了生活出行,许多人以为天气预报是近代才有的,其实早在上千年前,中国古人已经能预测天气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到“相对湿度”这个专业术语,其实就是空气的湿度,它反映的是下雨或是下雾的可能性,通过掌握空气湿度,便可预测下雨、下雾等。观察测试空气湿度,这种问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到西汉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中国古代在世界科技中是非常领先的,除了四大发明外,预报天气也是领先世界的。在秦汉时期,人们就意识到空气湿度会对琴声有影响,在西汉时已经有了详细的文字记载,在《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其意就是说,可以通过音律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下雨,其实这是根据空气湿度对琴弦的影响来推测的,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变动篇》就详细描述了。空气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琴弦的发声,如果琴弦声音变宽,是湿度太大的原因,可以判断下雨的可能性非常大,通过听琴弦的声音,就能感知到空气湿度大小,来判断阴晴。只不过古代能够弹琴的都是富贵人家,普通百姓的很少有机会接触的,加上要掌握这样的知识也很难,因此古代能预测天气的人很少,对百姓没什么帮助。为了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天气预报,在西汉时发明了一件天平式的湿度计,这在《史记天官书》中有记载,就是把土和炭分别放在天平两边保持平衡。通过观察木炭这边的高低,就知道木炭变轻或重,也就知道了空气的湿度,古人发明的这种湿度计,比欧洲同类型的湿度计,要早多年,足见古人的智慧。后来发展到清朝,大发明家黄履庄发明了一种验燥湿器,其原理也是利用弦吸湿,通过湿度大小影响里面细针的左右摆动,来观察湿度,准确度不输电子产品,以预测阴晴。可惜这件工具的制作方式早已失传,就连如今的科技也无法复制了,除了利益弦线之外,还能利用鹿筋测湿度,在年,康熙时传教士南怀仁就利用鹿筋做了一个测湿度的工具。史书记载证明,早在上千年前中国古人就能够预测天气阴晴了,其科学的观测方式,领先欧洲上千年,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