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大扶贫故事不破贫困终不还,三年之花

“那时的日子是真的苦,我们那里连自来水都没有通,日常生活用水全部都是接的山上流下来的,不干净,但是去山下打水来回实在是太远了,我们只能将就着用。”如今,已经住进了恒大新村,并且成为技术领先的蔬菜基地工作人员的大方县六龙镇村民刘光群,回忆着在老家的生活,仍然唏嘘不已。

被帮扶前,刘光群在老家种苞谷

刘光群的老家在方井村,就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四周大山环绕,一家四口就挤在一间小土房里,连四十平都不到。家里两个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走很远的山路去镇里的学校上课,晚上也要天黑了才能到家。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光靠种苞谷连饭都吃不饱。刘光群夫妻俩就只能打打零工,赚点小钱,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王世贵务工时操作机器不当手脚都受了伤,为了给丈夫治病,刘光群四处借钱,欠下两万多的债款,然而丈夫从此还是干不了重活了,而刘光群也因为长期的生活压力,患上了胃病,又借了多块钱来看病。

年12月,那个隆冬清晨,一群不畏艰苦的人来到了乌蒙山脚下。不怕扶贫难,千山只等闲,是恒大扶贫团队矢志不渝的决心与信念。当年,恒大与大方曾许下“三年之约”,计划用三年时间帮扶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到年年底全部稳定脱贫。

扶贫大军抵达贵州

“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起早贪黑都不说,种一坡来收一箩。”这些老百姓的顺口溜,道尽了毕节贫困群众生计无着的苦楚。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很重要,比如毕节十个县区,根据其独特的生态和气候条件,恒大打造了中国西南部两大基地,一个基地是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一个是中国西南部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方面,恒大建设了6万栋大棚,40多万亩蔬菜瓜果大田基地,以及配套的育苗中心,引进来上下游企业79家,来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果木村蔬菜基地整齐有序

通过全方位细致的产业实地调研,恒大调研组了解到大方县受气候条件影响,蔬菜品质较高。因此决定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帮助当地发展蔬菜产业。

蔬菜基地喜获丰收

12家蔬菜上下游龙头企业,被恒大引进到大方县,并配建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直到育苗中心生产。蔬菜成熟后,由集散中心到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现场收购,然后集中洗、拣、分,把绿色蔬菜供给到重庆、贵阳等全国各地。

拥有现代浇灌技术的育苗中心

据恒大扶贫办工作人员现场介绍,现在一个大棚,一年可增加收入到1万块钱,可以解决两个人的脱贫问题。“我们在十个县区打造建设了6万个大棚,也就意味着可以解决12万人的脱贫问题。”

时间回溯到年的一个清晨,这一天,来自恒大的扶贫队员们来到刘光群的家,向她宣讲搬进恒大33村、在蔬菜大棚里务工的好处,刘光群完全不敢相信竟有这样的好事。

而如今,刘光群一家不但有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在新村配套的蔬菜基地里务工,每天有7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配套产业的分红收入。既学到了技术,又不用出远门务工,这样的日子正是刘光群期待已久的!

被帮扶后的刘光群在蔬菜大棚里务工

三年之约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不止刘光群,还有许许多多像刘光群一样的大方困难群众得到了来自恒大的帮扶。

不破贫困终不还,而如今,刘光群们过上了崭新美好的生活,三年之花也露出了花骨朵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