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贵州省教育厅对年中小学黔灵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人入选黔灵名师、人入选省级骨干教师。
被学生亲切称为“廖妈妈”的印江自治县第二中学教师廖佳英此次入选黔灵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坚持“用爱育人,用情感人”的宗旨,做到了既传授学生知识,又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爱学生是我做老师的宗旨,也是我唯一的教育方式,我把对学生的爱升华到对子女的爱,再差再调皮的学生都不会放弃。”廖佳英说。
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快造就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锻造了一支传承师道、坚守奉献,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爱相济、因材施教的教师队伍……
年9月10日,是第38个教师节,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全省近60万名教师坚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用心灵教书、用大爱育人,生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初心。
贵州省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项昭:老师就像一颗“螺丝钉”,要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高尚的师德和高超的师能是教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两块基石,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学生的肯定是老师真正成长的动力。
国家级教学名师、贵州交通技师学院(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教授、院长陈文均:职业教育是“授人以渔”,学校是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而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只有两者同向而行,建立并形成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才能有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校企双赢。
信念:做大先生做大学问育大英才
在贵州高校,有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延续着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身教胜于言传。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的贵州理工学院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把教书育人和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最大特点是野外地质一线实践,在野外工作、实践期间,团队教师着力践行地质行业“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带头引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力争上游的学风;在室内教学,教师们则以自身经历、行业优秀人物经历来勉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将“教书育人”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今年暑假,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负责人周忠发带着部分师生,以“专家硕博联动”构建团队主体框架,来到盘州市坪地乡小树林村,围绕生态资源本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深入调研。
“工作着,快乐着。”是周忠发的人生信条。扎根教学科研一线近30年,他始终坚持用智慧和汗水,潜心科研与育人;用成果与奉献,回报贵州这片土地。在他的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老师们用学术促发展、用科研写就故事,把对贵州这片土地的热爱,都倾注于一次次无私的奉献之中。
“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8月29日,在贵州大学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勉励新生们,要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为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负责人,宋宝安几十年如一日,执着追逐着“绿色农药梦”:做中国自己的农药,做将高毒农药低毒化的绿色农药。
正是坚持细致、精致、极致去做事,他带领团队在贵州实现了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等多个贵州科教指标零的突破,为国家农药行业科技进步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每周三和学生一起共进午餐,在饭桌上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引导和启迪,这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喀斯特山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负责人吴有富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习惯,因为他始终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第一身份。
在吴有富的带领下,团队精准对接贵州喀斯特山地复杂地形地貌下高墩大跨桥梁、长大岩溶隧道、超深岩溶基础等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健康监测与病害修复的重难痛点,瞄准工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着力培养德技并重、复合型交通技术技能型人才。
国家级教学名师、铜仁第一中学教师代泽斌: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会思考的学生。教书育人就是“立己达人和谐共生”,老师的使命应该成就自己、学生、他人,发展学校。
国家级教学名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工程中心负责人、教授顾昌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把优良的种子种在农民的田间,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间,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培养真善美的农业技能人才。
传承:教育报国为家为民
在赤水市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有8人从事教育工作,他们把三尺讲台当作无限天地,传道、授业、解惑,铸魂、培根、启智。他们就是“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周莉家庭。
周莉的叔祖父周林、祖父周梦生、父亲周珍乾,在教育界成绩尤其突出。作为这个家庭传承教书育人使命的第三代,周莉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仁怀市当老师。年,恰逢仁怀市创新教学改革,为了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周莉创建了仁怀实验中学(后为纪念其叔祖父周林同志而命名为仁怀市周林学校)。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如今的仁怀市周林学校已发展成一所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十五年学制的周林教育集团,教职工达余人。其体系化办学的五大支柱“精致管理、智慧教学、激情德育、小班教育、金牌服务”牢牢树立在仁怀这片教育热土上,办学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家长的信赖。
“每当看着一批批学生走出校园,经过深造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我就无比高兴。‘桃李满天下’,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周莉表示,教书育人是件幸福的事,整个家族都对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定要延续下去。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也是“全国首批教育世家”——林书涵家庭几代人的真实写照。
林书涵是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他的外曾祖父任可澄是清末民初活跃于贵州政界、文化教育界影响深远的重要人士。
“在外曾祖父‘教育救国’的精神脉络传承下,我们家族的一代代后辈都深深被这条脉络所浸染,对教育事业有着深深的眷恋,积极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林书涵说。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林书涵在从教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希望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我的授课使他们能够领悟做人的道理。”
林书涵表示,今后将继续延续这条对于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脉络,让“教育救国”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心中。
国家级教学名师、兴义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刘婷婷:知识应该看得见、摸得到、闻得着,在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教学教研的改革创新,要着力发掘教育优势,努力为学生探寻一条特色教育的发展新路。
国家级教学名师、毕节大方县第一中学教师穆朝君:课堂是有规律的自由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师者,爱心最重要,其次是科学施教,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终生学习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奉献:爱岗敬业甘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如今的贵州,广大教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私奉献,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甘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被苗家人尊称为“蝴蝶妈妈”的贵阳市南明小学原副校长、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第一校长王玉,在大病初愈后主动请缨到月亮山深处的大歹小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她说,“我还年轻,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从担任大歹小学第一校长的那天起,一直到临终的一刻,王玉从未停下在路上奔波的步伐。她用“以爱育爱”的教育方式,身体力行地演绎了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她竭尽所能,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梦想、爱和希望。
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在如今的贵州,广大教师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改革奋进者、教育扶贫先行者、学生成长引导者,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蔚然成风,一批批优秀教师典型不断涌现,向世人展现着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展现着师德的神圣与伟大——
潜心研究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形成有推广意义、独具特色的“自学-启发-问题-讨论”的新课讲授法和“热点专题”复习课方式的兰显芳;
将德育和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报国志,用情用心推进“情景育人”沉浸式、体验式校园文化建设的汪李莉;
在育人模式和教育管理方面推陈出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悉心关爱学生,做师生“知心校长”,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谢贵华;
……......
他们是教师的楷模,也是贵州千千万万好老师的缩影。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统筹策划岳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雨
海报董桂
编辑刘诗雅
二审杨韬
三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