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仙山隐甘露,林深人不知

大方县城虽处高原之地,海拔一千六七百余,却不乏井泉林立,自古以来以九十九口古井享誉海内外。因此大方亦有民间“井城”之美称。大方县城远景图(彭国利摄影)也许连大方人都很少知道,就在县城城南峰峦叠嶂、优美逶迤的笋子大山通往双龙洞的山间小道(很多地方是用石块砌的是否古驿道,有待专家考证)旁一个叫阿弥陀佛(当地称为“烂海海”或“大石板”)的地方,有一股原生态的山泉水,它隐藏在山间,受日月普照,与林鸟相伴,终日汩汩而出。无论从泉源的查研,还是从史典的考证,都难以追溯它的历史。这一山泉地处海拔近一千八百米高地,山高林密,小道难行。笔者曾经几次去过,但只到烂海海处便止步了,从未曾想在离烂海海十几米的阿弥陀佛处有一山泉水如此令人备受欢喜。笔者最近出城锻炼,常看到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笋子大山方向背水,提水,担水下来。出于好奇,便决定亲自去一探究竟。沿着乡亲们取水的足迹,一路崎岖前行,没多久就到了水源地。问及来这里背水的老乡此处归属何地时,老乡介绍说,这里属于慕俄格古城街道办事处红星村木瓜组(木瓜冲)地域,山泉水是从这里的山间石缝中流淌出来的。为证实山泉的味道如老乡们所言的那般极好,笔者俯身亲口品尝了一下,岂知一入口便感觉甘甜可口,全身顿时凉爽无比。在现场,笔者亲眼所见老乡们把水盛入桶中时,桶的外表马上凝结起一层薄薄的霜花,晶莹透亮,甚是好看。每天从凌晨四点开始,不断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背着、拎着、担着各种盛水工具,行走在崎岖但绿意盎然的小道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聆听着山雀回响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据一陈姓老乡讲述:四十多年前,他那时才十二岁,跟着家人去上坟,路过这里,就看到这从山间石缝中流淌出清泉。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知道这股山泉水的人渐渐增多了,于是,原本荆棘丛生之地便被前来取水的人们走出了一条光溜溜的小道。陈姓老乡介绍说,以前取水要带一根管子,后来,不知哪位好心人安装了一根塑料管,水从管子里流出,接水就更方便了。更有环境保护者,在此地立了一块牌子,提醒大家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水源。笔者游经此地,所见所感真切。可谓是:“仙山有甘露,隐在大方城,识得非凡地,必是有福人。”作者简介:毛道安,男,汉族,74岁,贵州省大方县人,祖藉湖北麻城。曾任大方县广播电视局助理记者、副局长,政协大方县委员会副主席、毕节市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大方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生态摄影协会会员,毕节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毕节市艺术摄影协会会员,大方县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视新闻、文字稿件等曾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县电台、电视台播出数千条(件),摄影作品、文章等曾在各级各类媒体(报纸、杂志和其他新媒体)登载。几十年来,曾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中央及省部委领导拍摄拍照。电视新闻、图片作品多次获奖。曾配合县有关部门策划、编辑多本画册、挂历,出版个人专辑挂历。年和年出版发行“我镜头里的大方”“魂牵梦萦的大方”两本大型画册。图文:毛道安编辑:兴方有我原文编辑时有改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