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毕节赓续试验区精

夏日的乌蒙高原,山苍苍,水清清。   高铁高速公路穿山越壑、美丽村寨星罗棋布、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三十余载筚路蓝缕,三十余载风雨兼程,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毕节试验区各族儿女战天斗地,撕掉绝对贫困的千年标签,一幅幅小康画卷在乌蒙群山间徐徐铺展。   时光回到33年前,因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毕节被联合国专家贴上“不宜人居之地”的标签。   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征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启了中国在最贫困区域“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互相促进”的改革试验。   年7月,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如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的毕节试验区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融入乌蒙儿女血脉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近年来,毕节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重要载体,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毕节试验区建设全过程、全环节。     从“试验”到“示范”,一个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毕节,正在乌蒙大山深处崛起。

毕节市七星关区一角。汪瑞梁摄

极端贫困一篇内参“引出”毕节试验区   赫章县海雀村,文朝荣精神陈列馆生动再现了海雀人在文朝荣老支书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的历程。   走进展馆,镰刀、锄头、摇摇欲坠的杈杈房(情景再现)、光秃秃的和尚坡(老照片)把人们带回到三十多年前那段极端贫困的岁月。   一个展柜里,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子富采写的内参《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来电告急/赫章有12万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读来仍让人泪目。   年5月29日,刘子富在一次采访中“闯进”海雀村,被海雀的极端贫困所震惊,他含泪写下所见所闻——   “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   “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外逃,没有一个上访,没有一个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个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情景十分令人感动。”   这篇内参刊发于当年6月2日新华社总社办的《国内动态清样》上,并急送中央书记处。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年7月24日,刚刚履新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随即赶往赫章县等地走访调研。在对毕节地区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并经国内有关专家充分论证后,年6月9日,由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建立。     毕节,开启了改革试验、决战贫困新征程。

六威高速观风海大桥。何欢摄

接续关怀顶层擘画引领试验区征程   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始终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试验区发展擘画蓝图。   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长期坚持,广泛参与,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赋予毕节“两新”使命: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   “两新”使命为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是深化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年7月,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从“试验”到“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号召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城市广州和深圳的领导、专家、帮扶队员纷纷挺进乌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发展蓝图,出钱出物出力,不断推动毕节改革试验向纵深推进。

毕节市织金县大陌坝区农业产业基地。汪瑞梁摄

战天斗地一个个名字闪耀精神光芒   海雀的极端贫困,让老支书文朝荣寝食难安。一场场风沙、暴雨之后,文朝荣悟出了个道理:只要山上有树,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年冬天,文朝荣带着多名青壮年劳动力上山种树,顶风冒寒,饿了吃火烧洋芋,累了就地歇歇。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奋战,海雀村30多个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一股战天斗地的英雄豪气在乌蒙群山间升腾。   2年,时任大方县马场镇新迎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世芬受够了村子“前面是岩,后面是山,一出家门九道弯”的恶劣环境,决心带领村民打通手扒岩,结束村民通过羊肠小道进出的历史。   向镇里申请来1万元的炸材费后,她带领村民走上手扒岩。大家每天打着手电筒,提着煤油灯,起早贪黑扑在工地上,饿了吃苞谷粑、火烧洋芋,乏了喝口苞谷酒,实在太累了就趴在石头上靠一会……两年后,新迎村打通了一条挂在山崖上的平坦路。   种绿山头、打通出路、发展产业、斩断穷根……英雄的共产党人为毕节试验区发展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龙昌坪下的好书记彭练基倒在考察易地扶贫搬迁的路上;浙江小伙耿展宇扎根乌蒙山区8年,倒在核实贫困户信息的途中;“月亮洞的阿哥”李绍山、“彝家的索玛”陈永凤、“拼命三郎”李清平……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高高的乌蒙之巅,一个个英雄的名字闪耀着精神的光芒。   英雄付出未辜负,小康图景已铺展。如今,海雀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节节攀高,全村群众住上了新楼房,一半多人家购买了小轿车……这小康盛景,正如老支书所愿。   海雀,是毕节试验区三十余载改革发展的缩影。如今的毕节,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组成的立体交通格局,在莽莽群山间筑起了“高速平原”,还有“村村通”“组组通”连村达户。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要更富。依托交通兴产业,一、二、三产不断提质升级、融合发展,助推毕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年,毕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0亿元大关,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按照国定标准出列,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按照国定标准摘帽。

恒大援建的毕节市大方县移民安置区“奢香古镇”。(恒大集团供图)

再谱新篇赓续精神奋力建设示范区   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乌蒙儿女三十余载战天斗地,绝处求生,奔向小康,凝聚成“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的毕节试验区精神,成为毕节加快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强大动力。   到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回来,文正友就忙着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奋力推动海雀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对文正友来说,是完成父亲的遗愿,是传承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海雀,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中必须走前列。”文正友说。   这些天,看着长势喜人的猕猴桃,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党支部书记张凌更有信心了,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实现。   张凌是箐口村的第一名大学生。年,他放弃刚走上正轨的事业,毅然回乡担任村主任。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下,箐口村种下了多亩猕猴桃、2多亩李子、多亩茶叶、多亩樱桃。他让家乡曾经的荒山瘦土变成了绿色果园。   “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传承好毕节试验区精神,守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金山银山,努力推动箐口村实现乡村振兴,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箐口应有的贡献。”张凌说。   赓续试验区精神,谱写示范区华章。当前,毕节广大党员干部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家表示,要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进程中奋勇争先,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更多新作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汪瑞梁编辑胡锐编审王璐瑶李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