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经济偏穷“三偏”难题,近些年来,贵州毕节市注重从提升、引进、整顿各方面,着力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为村“两委”换届储备力量。
“传帮带”提升一批
近些年来,毕节市紧扣农村改革发展和村干部需要,围绕党务知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采取专题培训、示范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立体化培训,为村干部推进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等重点工作提供帮助。
依托脱贫攻坚大培训平台、党校等载体,该市加大教育培养力度,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目前,共举办27期培训班,培训村干部人次。
“当村干部,首要的就是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石牛社区老支书黄健梅在走访慰问社区困难人员时,向新任职支书李军传授真经。
在实战中锻炼村干部,是该市提升村干部能力的“良方”。通过老带新、下派村第一书记“传帮带”等方式,对存在业务短板的村干部进行“专属定制”一对一培训,实现学以致用。
该市探索通过与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的模式,提升村干部学历,改变学历偏低的状况。金海湖新区实施村干部大专学历提升工程,与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组织村干部到该校进行为期3年的教育培训。大方县实施村级后备干部“春笋工程”,配套制定教育培训、跟岗锻炼、帮带提升、激励保障、考核评比五个机制的“15”培养体系。
“三回一派”引进一批
“我是纳雍县村干部后备力量培训班的班长王仕榕,对县委组织部到我们学校招村干部后备力量这事,我很开心。结业后我想回老家工作,为家乡贡献力量。”纳雍县职业中学学生王仕榕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毕节市实施“三回一派”措施,通过“回请”一批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聘”一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回引”一批本地大学(中职)毕业生,“下派”一批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逐步培养成“领头雁”,并出台在优秀退役军人中选拔村干部工作力度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充实村干部队伍力量。
对优秀退役军人、本地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优秀人才,该市通过主动摸排、诚挚邀请、走访了解等措施,全面了解人才情况,实行建库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村一册,全面构建“优秀人才—村后备干部—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链条。
“红黑账”整顿一批
为从严管理村干部队伍,毕节市通过每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由一个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挂点,一名县级组织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帮扶,一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村,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个县直单位结对“五个一”帮联机制,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个,有效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通过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该市倒逼村“两委”自觉约束自我、主动履职尽责。为每个基层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配备党支部书记履职要点、党务工作手册、组织生活记录本、党员证、大幅“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箱党支部工作“六件套”,全市拟创建达标党支部个。
在村干部日常管理中,该市严格推进差别化考核和“红黑账”积分管理,实行正面记“贡献值”、负面记“差评分”。织金县制定村干部管理“十条”规定,实施“一诺双述三评”机制从严考量村干部,七星关区制定村(社区)干部绩效报酬考核管理办法。
该市各县区探索建立因履职不力、工作平庸等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村干部退出机制,出台不胜任现职干部退出办法。注重关心关爱村干部,逐年提高村干部待遇,通过开展谈心谈话、落实健康体检、养老保险等具体措施,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