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萍的艺术人生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浪石村,村如其名,山水相间、风光秀美。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雪萍就出生于此。
“江南水乡百姓骨子里都爱唱越剧,农人扛着农具走在乡村路上哼的也是越剧,逢年过节都有越剧班子来村里演出。”陈雪萍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小时候起,她就被越剧里靓丽的扮相、动听的嗓音深深吸引。
陈雪萍的父亲曾是部队文艺骨干,退伍回到村里,没事就拉拉二胡。她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唱歌,父亲见她嗓音清脆、字正腔圆,便鼓励她从艺。自此,陈雪萍的艺术人生开始了。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雪萍在《梅红春江》越剧折子戏专场《梁祝·楼台会》片段中扮演梁山伯一角。
获奖后为家乡越剧发展做好传帮带
谈及获得梅花奖的经历,陈雪萍开玩笑说:“我靠的可是风流倜傥陈季常的‘妻管严’形象,才摘得了梅花。”
作为范派小生的传承演员,陈雪萍台上总是英俊潇洒,但回到台下,立即变回一位美丽大方、温柔娴淑的江浙女子。
年上半年,陈雪萍收到一封来自家乡桐庐县的家书。家书上写着:“桐君山下东门头弄堂里的面已烧熟,富春江畔放马洲旁的船丁鱼正在下锅……望君归!”怀揣着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陈雪萍与另外五位“桐庐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起回到家乡,共同表演了越剧折子戏。
“能在富春江畔为父老乡亲演出,心情真的非常激动,心里最柔软的乡情时时涌上心头。”陈雪萍说,她希望用演出回报家乡群众,为桐庐的越剧发展做好传帮带。
得奖后,陈雪萍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前来拜师学艺的人更多了。“我能感觉到身上那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说,为了做好艺术标杆,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艺术修养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有时演出空隙可坐下休息,但陈雪萍仍坚持对熟悉的动作反复练习。“我想为年轻人做一个示范,为了带给观众最好的感受,任何时刻都不能松懈。”她说。
台上的每一次掌声都是最好的鼓励
“观众的每一次鼓掌都是我无穷的力量来源。”陈雪萍坦言,每次演出,当观众鼓掌时,她就想起歌曲《掌声响起来》中的词: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这也是我时常会有的感受。”她说。
有次在上海演出,场面非常火爆。陈雪萍看着这么多欣赏和喜欢桐庐越剧的观众,非常激动。“这一刻,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她有感而发,越剧是群众艺术,只有回到群众中去,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那一次演出,陈雪萍还受到袁雪芬、徐玉兰、范瑞娟等老一辈越剧艺术家的接见。得知范瑞娟老师愿收她为徒,陈雪萍感动之至,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也让她更加坚定要把越剧艺术表演与推广作为己任。
中国越剧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在国外也有不错的口碑。从年开始,在相关部门组织下,陈雪萍陆续前往了20多个国家做文化交流。曾经在挪威国家大剧院,越剧团演绎挪威国内的经典剧目,当地观众热情高涨,挪威王后在演出结束后还来到后台向大家学习甩越剧水袖。
越剧传统而唯美能吸引大量年轻粉丝
这些年来,在越剧人的努力下,越剧推广普及的成效越来越好。陈雪萍经常在学校为同学们介绍越剧这一传统艺术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我给学生讲戏时,就与他们交流戏曲中含蓄的情感交流方式,形体表现方式,这深受年轻人欢迎。”陈雪萍说,她还策划组织了年轻版的《梁祝》巡演,培养了不少热爱越剧的年轻粉丝。
“我时常对同学们说,越剧既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有活力的。”陈雪萍说,她认为越剧虽然是传统戏曲,但是它可以吸纳各类艺术形态和时代元素,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越剧还有一大特点。“越剧角色主要由女性来扮演,无论是唱腔、动作还是身段,都给人清丽柔美的感觉。”陈雪萍说,“而且越剧扮相漂亮、唯美,近几年,其它剧种都来学习越剧的妆容技巧,这都是越剧的魅力所在。”
欣赏越剧就得从它的故事着手,陈雪萍建议,无论《梁祝》还是《红楼梦》,本身都是著名的文学故事,观众从这些故事慢慢走入,然后感受越剧独特的唱腔、细腻的情感……最终获得美的印象与感受。
4月7日,五位“桐庐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齐聚一堂上演《梅红春江》越剧折子戏专场。
桐庐:老城越剧展新颜五朵梅花齐绽放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是一座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小城,然而就是这么一座不大的城市,却在过去数十年间培养了单仰萍、谢群英、陈晓红、陈雪萍、王杭娟等五位“桐庐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这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极为罕见。
年始,由桐庐越剧团创排并在浙江省首届戏剧节上演的《春江月》在国内引起轰动。随后改编拍摄的彩色戏曲艺术片《绣花女传奇》在当时广为流传,为越剧文化扎根当地群众打下良好基础。
“越剧是桐庐文化事业的一个闪光点,也是桐庐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桐庐县副县长陈伟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
作为越剧的摇篮,桐庐几十年来陆续创排了《春江月》《桐江雨》《花溪情歌》等一批经典剧目,在其盛开“五朵梅花”的背后,是桐庐多年来坚持不断创新文艺人才孵化机制、不断完善引入“绿色通道”、不断健全激励机制。
“在这里,育才惜才爱才已蔚然成风,这些都是培育人才的丰厚土壤。”桐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雷启迪说。
如何让富春江畔开出更多“艺术之花”?近年来,桐庐不断展开新的探索与尝试。年首届桐庐人大会上,桐庐县县委书记方毅、县长齐力亲笔撰写家书邀请五朵梅花奖得主回归家乡,成立越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家名角”效应,聚集起薪火相传的力量。
随后,桐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创编现代越剧《通达天下》,用越剧演绎桐庐作为“快递之乡”敢为人先、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联合教育部门开设艺训班,出戏出新人,涵养“源头活水”。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是软实力,更是竞争力。在彰显文化自信,打响城市文化品牌的道路上,桐庐从未停止脚步。”方毅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桐庐要大力挖掘越剧、隐逸、诗词等传统的精华,把文化符号融入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和百姓生活。”
在强化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桐庐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不但给出具体路径,也指明长远目标。
一段时间里,该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展示特色文化为载体、讲好桐庐故事为目的,推出大型地域文化主题演出《春江花月夜》;实施“唱响桐庐”音乐作品创作工程;连续举办7届“欢乐大舞台、幸福桐庐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在“种文化”中,为了让更多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打响群众文化品牌,桐庐还将剪纸、越剧、书画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在新时代的征途中,桐庐的文化事业已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王楠
■编辑: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