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深山里种植木耳获丰收

日前,走进大方县星宿乡松树社区黑木耳种植基地,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一朵朵鲜嫩的木耳,十几个村民正在忙着采摘。

采访中,记者看到,群山环绕间,唯一一块平地都被用来种植木耳了,就在离种植木耳不足百米的地方,分散地住着几户人家。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基地四面环山,只有一条水泥路从中穿过,要想走出去,只有南北两侧有出口。

在这个形似大窝凼的地方种植木耳,究竟能给当地村民带来什么?对于年过花甲的刘国英来说,因为身体还算健朗,自从家门口建起了基地以后,她总是闲不下来。

“摆放菌棒、采摘木耳……只要基地需要人手,我就来里面务工,采摘费按照公斤计算,每公斤6角钱,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有多块钱收入,忙的时候还不止。”刘国英笑着告诉记者,此外,自己有几亩地也流转了,每亩地每年还有元的土地流转费,这要是在以前是想都没想过的,现在都做熟了。

每天从家里出门走到基地,就只需要四五分钟,她已经习以为常。“从早上7点左右就过来了,才两三个小时,我都采摘得七八十斤木耳了,这一茬木耳长的确实不错。”看着基地里长势喜人的黑木耳,刘国英高兴地说。

虽然这里离乡政府不足十公里,但是由于地形闭塞,现在就只剩下不到十户人家了。

而对于同样在基地务工的张佑林来说,他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每根菌棒上都长满了黑木耳,采摘以后过一段时间又长出来了,在基地摘木耳每天有元左右收入,在家门口务工可以照看到老人和孩子,不用外出远门。”松树社区村民张佑林说。

近年来,大方县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当地群众返乡创业。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军也是星宿乡本地人,之前一直在贵阳发展,年选择回乡创业。“我主要是想以自己做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木耳种植,我来负责销售,他们负责种植,回乡发展产业主要就是想带动地方更多群众增收。”王军说。

王军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基地可解决当地余人次群众临时就业,在基地务工的全是当地群众,因为采摘务工费是按斤计算,老人和小孩都来了。

“我们这里基地面积近50亩,摆放菌棒在10万棒左右,每棒采收6两活木耳,一年可以采三季,每年共生产木耳3万公斤,年产值在万元左右。”王军告诉记者,基地刚采摘的木耳全是通过阳光自然晒干,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木耳的品质和口感,目前主要销往浙江、深圳及周边县区,都是供不应求。

如今,在王军的带动下,星宿乡周边重山、麻岭等村也发展起了木耳种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建华

编辑 顾野灵

编审 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