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里的这种玩具
你玩过吗
它由薄透如纸的玻璃制成
形如带柄的锣鼓
用嘴一呼一吸之间
能发出清脆的声响
有人称它为“吥嘟”
△年1月10日,黄大华在家中给“吥嘟”上色
66岁的黄大华
家住毕节市大方县
顺德街道办事处小路社区
是大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吥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11岁那年
黄大华跟着父亲学习“吥嘟”制作技艺
之后每年都坚持用传统技艺制作“吥嘟”
产品不仅在当地热销
还远销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黄大华分拣“吥嘟”成品(年1月10日摄)
黄大华介绍
制作一个“吥嘟”
需要选料、煅烧、控温、
吹制、上色等数十道工序
因制作技巧难以掌握
虽然陆续带了一些学徒
但大多因吃不了苦而选择放弃
当地“吥嘟”制作技艺面临无人继承的局面
黄大华说
他现在制作“吥嘟”
不只是为了销售
更重要的是
想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让更多人了解
△黄大华整理制作“吥嘟”的工具(年1月10日摄)
△黄大华往炉子里添加废旧酒瓶,这是制作“吥嘟”主要的原材料(年1月10日摄)
△黄大华查看煅烧后的玻璃材料(年1月10日摄)
△黄大华往炉子里添加碱粉,让玻璃融化得更加彻底(年1月10日摄)
△黄大华将挑玻璃液体的药杖加热(年1月10日摄)
△年1月11日清晨,黄大华在吹制“吥嘟”
△年1月11日清晨,社区居民帮助黄大华制作“吥嘟”
△年1月11日清晨,社区居民帮助黄大华吹制“吥嘟”。
△年1月11日清晨,社区居民帮助黄大华吹制“吥嘟”
△年1月11日清晨,社区居民帮忙吹制“吥嘟”
△年1月11日清晨,社区居民帮忙制作“吥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