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发言。
恒大二小。
恒大民族中学双师课堂
从年12月到年12月,恒大结对帮扶贵州毕节市大方县刚刚三年整。在这三年里,恒大集团累计投入30亿帮扶大方。怎样让乌蒙山区贫困群众拔掉贫根、甩掉穷帽,恒大在这三年里所获得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是通过发展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是恒大在大方县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亮点之一。
教育扶贫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恒大集团从年12月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开始,三年来一直坚持这一奋斗方向。大方县是个教育大县,全县共有学生18万人左右,与该县年贫困人口规模相当。恒大人希望,通过对当地教育的一次性投入,从根本上补齐大方的教育短板,为大方未来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从而助力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拔穷根富教育
三年磨一剑新学校培育新希望
11月30日,就读大方四中七年级的许梦媛得知一个消息,她的好朋友王琳的父母终于要回家了,并决定不再去浙江打工。王琳也终于结束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一家人能有这一切,源于三年前到大方县扶贫的恒大集团。当然,和王琳的命运一起被改变的,还有大方县近名留守儿童,他们不仅上了学,而且还上了更好的学校!
拔掉贫根、甩掉穷帽,跟上全国发展步伐,是乌蒙山区贫困群众多年来的梦想与追求。通过发展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是脱贫攻坚的“药方”之一。不过,教育扶贫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有数据显示,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共有7县3区,总人口.52万人,年底贫困人口.45万人,其中大方县贫困人口18万人,仍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最艰巨的地区。
恒大的到来,让他们命运被改写。
和多数贫困地区一样,囿于财力不足,基础教育一直是大方教育的“短”中之“短”。上学难、上好学更难。“拔穷根,就要先富教育。”从年12月起,恒大通过建学校、强师资、设基金,全方位补足当地教育资源缺口,已建成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并全部投入使用,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
还记得年9月的新学年,恒大民族中学敞开校门,欢迎第一批新生入学。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的教室、宽敞的操场、高标准的宿舍。校长李世俊感叹:“这是大方设施最棒的校园了!”
正在上初一的王豪是来自三元乡的贫困学生,父亲前两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恒大民族中学条件非常好,和电视中城里的学校一样。”王豪说,学校老师也非常照顾自己。虽然才上初一,但王豪的目标是考上清华。现在,他日常上课的内容,很多都是原汁原味的清华附中课程。
偏远山区也能上清华附中课程?这都归因于恒大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据王豪班主任吴冬利介绍,在恒大帮扶下老师们利用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平台学到了很多教学新理念,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十分有益。“上个月清华附小的语文、数学、英语名师还到大方县为我们做教学展示。”
清华的老师在投影仪上讲,民族中学的老师在教室内辅导——恒大牵线的“双师课堂”,让大方教育与高水平教育资源快速对接、产生“1+12”的效果。此外,恒大引入的教学管理“清华云平台”,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管理数字化水平。
带上最好的教育资源
让乌蒙山区里的孩子不再“穷教育”
据了解,三年时间里,恒大在大方一共援建了11所小学,在读学生近名。此外,恒大还援建了13所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分布在大方的10个村和一个办事处。大方县教育局副局长孟光富介绍:县城有10多万常住人口,但是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恒大为大方援建了幼儿园之后,在园人数达到了两万八千多人,不仅缓解了大方县幼儿园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还让孩子们接受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不会再输在起跑线上了。”
11月26日上午9时许,操场上尚有星星点点未干的雨迹,名儿童列队站立于国旗前,两名小小护旗手已经准备就绪,随着国歌的响起,孩子们举手向国旗致敬。这是恒大援建的大方县第二幼儿园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也是一周的开始。
仪式结束后,6岁的中班男孩李骏驰欢快地跑回崭新的校舍,继续他未完成的画作,这是一副盆栽植物,黄色的外盆、深色的土壤、绿色的植物,色彩丰富而斑斓,一如他在学校的生活。
温情的设计、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彩的课堂内容,让幼儿园成了李骏驰和他的小伙伴们最喜爱的地方,“我喜欢学校,周日也想来玩。”孩童的世界单纯而烂漫,他们围着记者,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中的一部分此前居住在深山老林里,道路不通,教育资源匮乏。在过去,中学辍学、外出打工是不少孩子不得不走的路。
作为恢复高考政策的受益者,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深知教育对贫困孩童的意义。他曾说,“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就离不开农村;没有国家每个月给我14块的助学金,我就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恒大的今天。”所以,恒大宁愿花很多的钱、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带到乌蒙山区,竭尽全力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不再“穷教育”。
“产业+教育”
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我只知道我叫刘起敏。”年春天,小起敏还是一个不善交流、不会认字的小女孩。那时已年满5岁的她,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顶着蓬乱的头发,说话时双手爱插在腰上,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
小起敏住在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大坡组半山腰上,父亲因为一场车祸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也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外出打工,至今杳无音信。家里大小事务全倚仗年老多病的爷爷操持。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小起敏变得性格孤僻,怕见生人,惧怕说话。
从年12月1日开始,小起敏的生活悄然的改变了。这一天,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扶贫团队通过对大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数据分析发现,全县有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孤儿和困境儿童名。随后,通过恒大员工“一助一”自愿结对帮扶平台,大山脚下的小起敏和大海之滨的热心叔叔结成“山海联盟”。好心叔叔不断给小起敏的家人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需求,寄来书包、书本、衣物等。有时候碍于语言交流不畅,好心叔叔时常委托扶贫团队的下乡工作队顺路去看看他的“孩子”。最近一次见到小起敏,是扶贫团队在大山乡中心小学开展的“一助一”爱心物资转交活动上。短短几个月,小起敏开朗了许多,衣服干净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值得一提的是,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恒大集团还制定了一整套教育扶贫体系,涵盖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职业教育、贫困生帮助等方面,力求真正从源头做到“拔穷根”。事实上,恒大集团自帮扶大方县以来,就将发展教育扶贫写进了一揽子综合帮扶措施的方案中。
为了不落下一户贫困户,不丢下一个贫困人口,恒大集团在实施发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和发展教育扶贫的“造血”式扶贫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特困群体保障扶贫的“输血”式扶贫,带上这些已经基本丧失发展生产能力的家庭一起乘着时代春风,搭上同步小康的专列。我们期待,更多的花蕾将在乌蒙大山里绽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雷朋杨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