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大方县达溪镇大湾社区以“两带三治”乡村治理为抓手,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四个一”模式,输入发展“致富密码”,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大湾之路。强化党建引领,建强一个组织党旗插到哪里,产业就要发展到哪里,在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啃下这块“股骨头”。达溪镇分管领导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陈香说。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一头连着村集体,一头连着群众。为实现产兴业旺、强村富民富民的目标,达溪镇在发挥党员队伍作用、加快产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在产业链上建党支部,在党小组里明确责任田,在生产中发展党员壮大示范力量。如今大湾社区余亩猕猴桃、亩的辣椒基地里,5个党小组37名党员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带动余名群众在基地务工。在党组织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下,返乡人员、能人大户、技能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一支讲政治、懂政策、思路清、技能强的致富能手融入到村民组、合作社、基地上、群众中。亩的猕猴桃,亩的辣椒,算起来是个大数,划分为责任阵地,就是一个小数,这两年制定的产业的目标,我们都是超额完成的。谈到如何发展产业,村党支部书记龚德财侃侃而谈、自信满满。突出群众地位,开好一场会议乡村振兴,支部是主导,群众是主体。有效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为大湾社区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大湾社区组建5个“零距离党员先锋便民队”,让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变群众上门办事为党员入户解忧,在服务中汇聚民心、凝聚民力,带领群众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远学塘约,近学箐口,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按照市县关于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运行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还先后制定了《大湾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大湾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等实施意见,为办好村集体合作社提供制度保障。大湾社区聚焦“产业联体、股份联心”,围绕“人、地、钱、社区”五个要素,召开群众会议45场次,切实开展“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等试点,引导群众用产业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用土地、车辆、机械等折价入股社区集体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实施、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累计募集股东户,占全村农户数的33.8%。精心谋划筹措,做好一个产业大湾社区平均海拔米左右,土质多为弱酸性,降雨适中,比较适合发展猕猴桃等产业。在产业选择上,大湾下足“绣花”功夫,除了选取猕猴桃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外,还思考配套辣椒产业,通过“以产促产、以短养长”,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坚持产业为群众所谋、基地为群众所建,让群众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角”、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人”。大湾社区落实市委贫困户和村集体“两个联结”一起抓、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两个效益”一起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两个基金”一起建的发展要求,由社区“两委”自筹资金60万元成立大湾社区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带领群众入社发展致富。如今余亩猕猴桃、亩辣椒基地已然建成。年预计盈利70万元,集体累积经济达到14万元,合作社及社员分红近56万元,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人,户均增收元,带动人就业,实现大湾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人人可就业,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牢记宗旨初心,带富一方群众大湾社区支部书记龚德财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否真的取得成效,关键还是要看群众的收益增加了多少,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五年前大湾社区是一个无致富产业、无硬化路、卫生环境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村落。乡村振兴、同步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摸着良心、不忘初心、出以公心,改变大湾的贫穷现状、带领群众实现同步小康成为大湾村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修建生态小广场、垃圾转运点,修建通组路5.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水泥路,院坝硬化平方米、连户路1.5公里;争取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增加变压器2台,改善群众用电条件;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个,修建小水窖80余个,解决全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如今的大湾村,不仅产业发展起来,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也同步推进。走进大湾社区,错落有致的房屋被一片一片的猕猴桃基地包裹着,一片绿意盎然扑面而来,一个个硕果挂满枝头。如今的大湾,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惬意,还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彝家群众的热情和幸福。(陈香严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