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一批。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思路,在全县33个村启动“塘约道路”试点;探索“支部+公司+协会+农户+贫困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示范点66个,成立专业合作社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积累达1.05亿元。
二是搭建产业增收平台分红一批。围绕天麻、冬荪、猕猴桃、肉牛、辣椒等产业,建成产业基地个、现代农业园区37个、休闲农业园区6个、农村电商网点43个,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机制,探索“入股分红+保底分红+利益分红”的“三分”模式,联结贫困群众5.22万户19.5万人,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
三是坚持生态补偿机制增收一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种植经果林38万亩、中药材15万亩,退耕还林28.16万亩,兑现补助资金3.38亿元,覆盖贫困人口户人。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开发森林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发展农家乐户,带动贫困户户人,实现生态改善和稳定脱贫双赢。
四是扶持创业就业脱贫一批。探索“基金+创业”扶持模式,设立“贫困家庭创业基金”和“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落实“3个15万元”扶持措施,扶持贫困家庭创业户,发展微型企业户,带动就业5.51万人;探索“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扶持模式,开展技能培训3.5万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2.09万人;探索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10+N”公益性岗位扶持模式,名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家门口就业,就业意愿、技能与岗位精准对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供稿:大方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第42期
微编:代芹涟
“贵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