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大方县积极谋划、加强调度、储备物资、全面巡查、强化设施建设、做好宣传引导,着力开展“寒冬送温暖”行动,对今冬明春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服务。
抓好组织统筹,促进行动协调开展。充分发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公安、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落实牵头责任,合理划分发现报告、转介处置、接收救助等职责;县救助管理站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社事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全县“寒冬送温暖”行动。
抓好物资储备,促进救助保障到位。抓好县救助管理站外巡查和站内救助必须的棉被、棉衣、棉裤、方便面、矿泉水、即食食品、疫情防控物资等的采购储备工作,确保救助物资调得出、用得上,抓好县救助管理站内供暖调试、救助车辆保障、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在“寒冬送温暖”行动期间为受助人员提供饮食、住宿等各项温馨服务。
抓好每日巡查,促进救助高效及时。县级成立救助巡逻组,各乡镇组建巡查救助工作队,做好每日重要时段巡查;紧盯车站、商业区、交通要道、地下通道、桥梁涵洞、拆迁区域、废弃房屋、城乡结合部,做好重点区域巡查;对巡查中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员及时开展救助,对不愿接受救助的人员,提供必要御寒物品及食物,做好后续定期跟踪劝导,并留下求助电话;对未能确认身份及无法提供个人信息及家庭地址的求助人员,及时把受助人员指纹、体貌特征等线索录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经快速查询机制未能确定身份的,在其进入救助站后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发布寻亲公告,同时,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录入照片,通过对比公安机关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发布协查通报等方式,及时核查求助人员身份,一旦有线索,积极与当地政府及滞留人员亲属联系进行确认。
抓好设施建设,促进救助信息畅通。依托流浪乞讨救助三级网络和民政信息员队伍,在全县29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设立个临时救助站点。在人流量比较集中的高铁站、客车站、公园、广场等地段重新规划设置救助引导牌13块和1块指示牌,引导内容包括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乘车路线和救助管理站所在位置的方位图等。在设立临时救助点、引导牌和指示牌的基础上,加强值班值守,明确岗位责任,全面落实24小时救助工作制,保障通讯畅通,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求助有门。
抓好宣传引导,促进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救助引导、发放宣传手册、电视、报纸、网络、 “寒冬送温暖”行动开展以来,县民政局共储备棉衣79件、棉被60床等救助物资;储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只,消毒液10桶(20升/桶),医用酒精20瓶,防护服6套;出动巡查车次30余次,出动巡查人员90余人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0人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