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县的园田化建设陕西法制网

北京医治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

户县的园田化建设段启信

户县的园田化建设,是在“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的运动中开始的。年12月下旬讨论了规划,年元月决定实施并开始测量定线。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和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战了一年,修成主干路17条,生产路条,搭起了园田化建设的骨架。又经过、年两年的苦战,完成了主干路多公里的砾石路面与50多公里的油(沥青)路及生产方田的建设。三年基本建成平川地区万亩生产方60块,亩左右的生产方多块,实现了耕地园田化,道路林网化,社社(乡、镇)通公路,并进行了按方平地、打井、修渠和以主干路规划、建设村镇。这为后来农业、农村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当时作为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并实施了园田化建设,现将主要情况记述于后。

园田化的缘由与计划的提出

什么是园田化?我的体会概括的讲,是把自然形成的、能耕种的、一定数量的土地,不论用什么手段圈起来,实施特种耕作任务,达到一定的目的,谓之园田化。具体的说,我们用路将大田围成生产方,对方内的农作物生产作务,要变成象花园里务花那样的精细,象果园里务果树那样的认真,象公园里布置花、树、楼亭、池塘、草地那样的多样别致,近而改变大田粗放的作务,能在生产方内布局有序,合理用水,开展农业科技研究,进行科学而精细的管理,提高耕作技术,达到稳产高产,这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园田化。我以前没有园田化这种概念,而是在工作实践中由以下几个因素才认识到的。一、旧的农业耕作基础未得到彻底改变。人民公社化后,土地以队连片耕作,较前提高了一步,但队与队间的插花地、窎diào庄地,特别是以村为单位的辐射形道路,象树叶脉络一样将耕地割裂得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二、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日益深入,建设“大寨县”普遍开展,人的认识提高了,对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新的要求。三、年10月间,县委组织县、社、队干部多人去昔阳县大寨大队学习,并到夏县参观了大地园林化,受到了启示。四、、年冬春农田基本建设中,各级干部都有了联队平地,搞大块田的行动。在以上因素的推动下,我根据以前自流灌区干、支、斗、分、引五级渠道分布,将大田划为若干个灌溉小区的经验,结合井灌区的特点,以改变旧貌的设想,用路将井灌区也划为若干灌溉小区(即生产方),不仅有利于布置打井、浇地,更重要的是从整体改进了农业生产条件。我将这个设想于年4—5月间,乘工作之便曾先后向县委安生高书记及县革委会副主任吴孝先谈了一下,他两人都很支持,让我先搞个图样和具体方案再研究。年7—8月间,我提出规划与示意图,名为“园田化规划”。其基本原则是:县开万亩方,在万亩方内,由所在公社共同划出千亩方,在千亩方内,由所在地大队联合开出百亩方,按大、小方块田,划定东西、南北方块路,即大方为主干路,小方为生产路,全部废除旧路。这样就解决了以村为单位的辐射路和地畛不统一,地中乱打井、乱修渠的问题,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布局。年10月份正式提出规划与设计图,交县委讨论。又于同年11月份在公社书记会上进行讨论,同志们提了一些有益的意见,时近年终,规划也就暂时搁了起来。

规划修改与施工准备

年约在12月听说新任县委书记到来,并来了几个新革委会副主任,我没有见过。在中下旬县上召开公社书记会议上,一天上午我在会上发言谈园田化规划时,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苏耀先来到会议室,听了以后说:“你到外地参观过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你明天和县革委会副主任赵毅、赵文彦去咸阳、兴平参观一下,回来将咱县的规划充实充实。”次日,我们三人坐车一天跑了咸阳、兴平两个县,晚上赶回来。看后,这两县皆为调整渠道,搞渠、路、树三端一平的规划,非园田规划。随后经和两位新副主任商议,就将原规划送交县委讨论,提出“生产方由县统一规定,生产路不论东西线、南北线都要平行于主干路”。取消社开千亩方,队开百亩方。后由我去农林、农机等单位,研究了生产方的大小,以亩左右为宜,这样东西生产路的南北间距定为米,南北生产路的东西间距定为米,方田面积为亩。修改了规划,二次上报县委审定,到年1月23日县委研究通过,决定实施。这个规划体现了平原地区农田和水利基本建设的特点。后来曾被水利电力部收入年7月出版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一书作为实例录用。施工准备工作,抓了以下几项:一、主干路定线。早在年12月由县委副书记王凤琴去西安和省测绘局商谈,请支援测量主干路问题,省测绘局慷慨答应,并于12月上中旬间派技术员17人携带仪器到户。县抽调20多人组成5个测量小组,按设计图确定的路线,分路包干。时经月余,冒风踏雪,完成南北路定线9条,东西路定线8条,共定线公里。二、主干路植树。年2月发动沿主干路社队群众,按测定路基,在其两侧植树30多万株,树栽路现。三、成立园田化实施领导小组。县上成立了以革委会副主任赵毅任组长和有关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电局由我牵头。同时,抽调水电局刘雪野、白复兴等,农业局卢耀明等,林业局屈记文等,交通局李清俊等,民政局刘文公等,共15人组成施工组。各公社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由1名领导、2名干部组成,并于施工前,到县学习文件,为施工作好了组织准备。四、旧路占地调查。年3月完成主干路植树以后,有群众反映新路占地面积大,新旧相抵,得不偿失。为了使群众心底亮堂,由县领导小组,组织涝店、大王、渭丰、祖庵、城关、秦镇、白庙、宋村等8个公社,在40多个村进行了旧路调查(包括大车道、人行道、田间生产道)。结果,旧路占地每亩负担0.04-0.05亩,平均为0.亩,全县60万亩耕地共占地2.58万亩;新设计的主干路长公里,宽8米,占地0.4万亩,生产路条长公里,宽5米,占地1.72万亩,共计2.12万亩,每亩负担0.亩。新旧路相比,还能节约土地0.4万多亩。这一调查结果宣布之后,有些社队对自己的旧路,也计算了一下,每亩负担在0.04亩左右。用事实说服了群众,从而调动了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四(应为“五”)、年4月中旬召集各公社领导研究了主干路、生产路的有关问题和解决办法。经讨论确定:(1)道路建设,主于路由所在地公社筹劳包干施工,生产路由所在地大队筹工修建。(2)主干路过渠暂埋管道,过大河由县供水泥管,由公社施工或先修慢道、便桥,或过水路面,逐步过渡定型,保证夏收中修新路,废旧路,畅通无阻。生产路过渠小的一律由大队统筹解决,不误生产。(3)主干路过村拆房,由社队统一安排,大队统一筹工,先盖后拆。旧房材料不足,家庭困难的,由队商议,适当给予补助,保证群众住上新房。对于拆房量大,夏收前完不成任务的,由村绕道修路,保证临时路通。(4)路径遇井、池、抽水站等地属建筑物,能迁的迁,不能迁的井,由大队与大队和生产队间评议工价,互找差价。(5)主干路占地以大队为单位,用旧路补新路面积。生产队间不平衡的,由大队调剂,或采取队间调户解决。(6)灌溉渠道、排水沟道的桥梁一律由大队筹建。

骨架路的修建

第一期是主干路的实施。年元月主干路定线以后,落实了各社队临时桥梁等建筑物施工任务,3月份开始备料动工,到5月中旬各社队先后修临时过路桥等建筑物座,为开新路作了准备。到6月中旬麦子登场以后,全县日出劳动力2万多人,拖拉机、推土机64部,人机配合,日夜突击,经过3天开通了主干路17条公里(路之两端有些未动),同时挖除了旧路,保证了修路、收、种三不误。在种秋后又继续组织劳力加工完善,到6月底7月初主干路17条长公里,路基8米,路面7米,路高出地面0.5米,全部按标准完成。-年继续组织施工,共完成了主干路砾石路面和50多公里的柏油路面。共用石料万立方米,用工万个,投资61.5万元。第二期是生产路修建。由年7—10月份在继续抓主干路、桥的设计与备料和安排冬季主干路过村拆迁房屋的同时,县领导小组于7月召集各公社领导、水利员共40人,在县开会学习讨论生产路测量方法,并确定:(1)生产路由公社负责统一测量。(2)社间道路必须按规定东西间距米,南北间距米施工。(3)社与社生产路接头不能错位。(4)过渠桥由所在大队负责修建。(5)各大队施工员由公社培训1—3人(全县施工员有多人),修路要保证质量。(6)8月中旬以前完成测量任务,并落实到大队。(7)解决好生产队间占地不平衡的问题,安排好桥涵建设。经过一月时间,全县落实了修建生产路的任务,为开通生产路打好了基础。牛东公社抓得紧、动手早,8月份就完成全社20条生产路,在2.7万亩耕地上建起生产方块。县委推广了这一经验。到10月份全县结合秋收秋播,日上劳8万余人,开新路、种旧路,突击10天,新修生产路条公里,做到修路生产两不误。建成生产方多块,全县大地呈现了园田化,冬季又植上了树,体现了大地园林化。在修两级道路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主干路过村有20多处,全县拆房多间,其中主干路错位大、拆房多的有两处:一处是龙家寨,第一次拆房40多间,发现路错位,第二次复线南移40-50米,又拆房50多间,损失大,群众有意见,组长(县革委会副主任)赵毅和我去慰问拆房户,经与干部和群众座谈,错拆空地,拟修街道一条,对错拆房户作了适当的补助;又一处是新寨过村路线有错位,增加了拆房数量,先后拆房60多间。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据群众说“测量时有雪有风,影响了视线”。看来,我们布置测量的时间,考虑不周,安排不当和施工太仓促、赶进度都是造成一些损失的原因。二、主干路过村,按县委指示,应该是“先盖房,后拆迁”,但这样做的不多,象新寨刘大公家拆房3间,因无住处留了一半,家人就在这一半房中过冬,风雪刺骨,群众意见较大。三、主干路在大田有弯道多处。年春正在改弯道时,听县上来了一位中央某部部长说“修路有些弯道也可以”。这时县委有一位副书记坐车去大王检查,到宜都村弯道上看了一下,随即在群众中说“这个弯道不要再改了”,这股风使工作停顿。后来,赵毅副主任开会回来去和苏耀先书记研究决定,“弯道改直不能动摇”。政令不统一,使工作受到损失。四、生产路在过主干路时,有的地方错位,中间也有弯道,都没有彻底改直,质量不高。

生产方的建设

生产方的建设是园田化的核心,现已形成的生产方,仍然是被旧路切割的蛋蛋田,只有改变方内的旧貌,方田才能换新颜。县委对方田建设很重视,提出了两项原则要求:一是一方一队,一个队土地不足一方者,可以两个队种一方;二是一方内一个队的土地在5亩以下者,能兑换的兑换,不能兑换的交方内队耕种。根据这一精神,年冬,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调整插花地,窎庄地。此项工作繁重复杂,由县领导小组长赵毅亲自挂帅,调查研究。各社队也都由一名领导负责,选择熟悉地理情况的干部或群众1—3人,负责办理土地兑换手续。其方法是:(1)在一个社内的各队间插花地,由大队负责,结合生产队,双方现场研究决定,就地兑换土地。(2)插花地、窎庄地垮两个社的由社负责组织兑换。(3)兑换地垮三个以上社的,由县负责组织兑换事宜。(4)社间兑换土地有异议而不能解决的,报县派人了解后,召集有关公社会议讨论,由县裁决。为了使插花地、窎庄地调整的顺利进行,经领导小组讨论确定:(1)插花地、窎庄地,均按地亩好坏等级,双方协商增减面积调整兑换(如好地0.8亩换次地1亩;或次地1.1亩换好地0.9亩)。(2)兑换插花地、窎庄地有困难的队,可按本队人均耕地面积,按户计亩,迁户带到别队。(3)地属建筑物,能搬迁的搬迁,不能搬迁的由双方协议,折价互找差额。经过一冬一春,到年夏收后,兑调插花地、窎庄地8万亩,建成一方一队的方田多块,一方两队的多块,一方3队的有多块,共计多块。二、方内改地畛。在年秋播中,已建成的方田一律改东西畛子为南北种地。仅有部分县界边缘三角地区未改过来。三、按方统一平地。由年冬季在全县普遍开展(除沿山地区梯田式或半坡地外),按方平整土地,一般都在大队领导下,在预留闲地中进行。以公社组织平地大会战的,一处是玉蝉公社,将21个大队划分为南、北、中三片,分期实施,办法是工换工,三年清,按片协作平地。先在中片进行,有25个方0亩地。县委副书记刘效孔、县革委会副主任常占林和该公社书记李瑞莲负责指挥。年11月11日,上劳0多人,机关、学校、部队也参加了平地。到年1月30日共平地亩,投工21万个。另一处大战在大王公社王守村,联方平地近0亩。年11月1日开始,县委书记苏耀先带领县委机关和农建指挥部搬住工地,现场办公参加劳动,多名干部包修两个生产方亩。大王公社28个大队社员、工人、教师等7多人参加,出动架子车、拖拉机、推土机余辆,经70天的努力,平地5多亩。可是,时间紧、任务大,一些单位雇用推土机平地约花人民币10万多元。事后群众评议这样平地代价太大了。四、打井修渠。由年11月到年先后在方田内,地头边打井多眼,修渠50多公里。五竹公社在打的井上盖了房,安了泵,门上锁,指定专人管理。浇地时,不论方内几个队,议定每次用水,一律由左向右,实行轮浇制(菜地不受此限)。县水电局在该社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这一经验。余下污水灌区是渠井双灌区,于年冬季开工,由受益的秦渡、牛东、五竹、庞光、城关、石井等7个公社共同施工,日上劳2万多人,经一冬一春,新开斗渠70公里,修各种建筑物座,砌渠道26公里,在原灌地2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6万多亩,使新灌区小麦亩产公斤,较前增产20—30%。后来惠安化工厂生产调整,排水相应减少,灌区面积由县革委会决定,按原计划10万亩缩小到5万亩,其中:石井1万亩、余下2.4万亩、庞光0.9万亩、城关0.6万亩、五竹0.1万亩、牛东和秦渡仍为井灌区。五、改建排水渠。年秋收以后,园田化规模形成,开始改建排水渠。由—年先后由受益队修排水渠23条,公里,修各种桥梁建筑物多座,排除积水田9万多亩,加大内渗面积17.2万亩,提高了抗灾能力。

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早在年就动手勘测设计,当时设计治理的有涝河、太河,并对两河先行了治理。后在园田化建设中又对涝河、太河及其他河流进行了全面大规模治理,因而专题记之。一、涝河治理。原计划5年完成,由年冬开始,县委书记安生高挂帅,调动受益区的石井、天桥、余下、玉蝉、城郊5个公社施工,干了两年完成孙家皑以南13.7公里河道治理,投资多万元。所剩下游工程,在园田化建设中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吴孝先挂帅,动员有关公社群众又干了三年,按原计划完成了全部工程,计修了三次三段。第一次,年9月-年12月动员了五个公社1.3万人,在上游修好的河道增修了两条河堤9.35公里,国家投资10万元,河堤内外腾出河滩地约亩(准备挖土造田,后来未动),到年7月5日涝河发水,两堤又被洪水冲毁。第二次,年11月-年春,县上动员涝店、渭丰、大王公社修建了新安——渭河一段全长4.5公里的河堤,日上劳1万多人,国家投资6.75万元。第三次,年10月-年春,县上动员白庙、蒋村、天桥、玉蝉、城郊、光明、甘河、涝店、渭丰、大王、祖庵、余下10个公社,日上劳7.5万人,修了孙家硙至六老庵及涝店至新安两段共长8.4公里的河堤,国家投资26.2万元。经过连续5年苦干,共修河31.3公里,其中:新开河道18.7公里,修各种建筑物座,解决了县城西郊洪水威胁与下游渭河滩无河堤洪水漫流淹地毁舍之害,群众也说“河水归道不乱流,洪水袭来有堤护,河深水大桥相连,两岸往来都安全”。二、太平河治理。原计划是年初完成,全长6.35公里,设计河深4米,河底宽50米,纵坡比1/,泄洪能力秒立米,修滚水坝22座,砌石护岸6.35公里,投资万元。后因经济困难而停止。县委书记苏耀先年到任后,研究决定由县委副书记崔振海,县革委会副主任吴孝先任指挥,成立了治理太河指挥部。同年12月16日动员宋村、庞光、光明、牛东、五竹、秦渡、城关、石井、余下、苍游10个公社3万多名劳力施工,历时一月,完成开挖河槽6.8公里。到年2月10日至5月中旬,由宋村、庞光两社抽劳余人,组成专业施工队,修建桥坝等建筑物。施工中,因经费困难,将原设计滚水坝22座改为护底带29条(东西长50米,南北宽1米,深1.5米。河床比降改为1/66.7)。经过8个月施工,完成浆砌护堤13.6公里,护底带29条,桥4座,国家投资55.3万元,腾出滩地0.5万亩,使水流归道,免除了洪水毁田袭村之灾。这里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改变了原设计方案,在年一次洪水中,冲垮堤23处米,毁护坡8处米,护底带及块石干砌的河底全部冲毁,造成河道新的险情,遗患于后。三、曲、潭、苍三河治理。年在园田化建设中,成立了三河治理指挥部,由县革委会副主任赵毅任指挥,对三河进行改造治理。1、引曲峪河入潭峪河。曲峪河由出山后米处的马家河起新开河道2.2公里,到惠安铁路桥处归潭峪河,原曲峪河下游长15.7公里河道平掉还田。此工程由庞光公社筹劳施工,河底用块石干砌,堤岸浆石砌护,将原河底拓宽到25米。曲峪河并入潭峪河后,排水量增加秒立米,比原河排水量增加3倍。整个潭峪河由惠安铁路以北(除在东西5号路以北,由五竹公社新开一段3公里河底,宽25米外),尚有10公里未拓宽,遇洪有漫堤毁田之险。2、新修黄柏河。由沿河公社组织施工。黄柏河是由原苍龙河上段(东西8号路以南)截断后(苍龙河下游河道15公里平掉还田),沿曲峪河旧道西边新开河长14.6公里,到韩旗寨铁路处投入新河。黄柏河代替了原曲峪河防洪排水功能。3、新修焦文排水渠。由沿河社队施工。从焦将东滩开始,在原苍龙河西边附近开新渠长14.5公里到文义村,该渠又代替了原苍龙河防洪排水之功能。三河整治,平掉了两河,开了一河、一渠,又增加了潭峪河中段,应该拓宽的工程后未动工。看来三河的治理是没有经过调查,仓促上马,有些得不偿失。修黄柏河时中间又出现了两个硬弯,工程措施没有赶上,孙姑村的弯道,当年汛期排水而被冲毁。四、甘河治理。年结合园田化建设,县成立了甘河治理指挥部,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常占林任指挥,组织白庙、蒋村、祖庵、甘河、玉蝉、余下、光明、牛东、秦渡、苍游10个公社,日上劳5.6万人,经过20天奋战,修河20.5公里。下游河道由甘河丁村南通过西宝路,沿路北侧经涝店投入涝河。在过西宝路后出现直弯,造成排洪险段。神策庄以北,原河道又经整修为排水渠。看来下段改道也可以不改。年7月份甘峪水库过汛溢洪,红(应为“洪”)庵以上河段因修的质量不高而被冲毁。三年苦干,全民动员,修路治水,平地造田,使户县平川大地呈现了新的园田化格局,为后来农村农业发展创造了开端。建设园田化和治理河流已过20余年,这一牵动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甚至情感的大事,一直是户县人民甚至外地人议论评说的话题。各方面的人包括新闻要我对这一历史工程评价,我认为,二十年虽然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但做为评价园田化和治理河流这一工程还为时过早,我不敢轻易肯定或否定它,功过是非,还让后人评说。年5月7日附:各主干路起止表各主干路起止表东西主干路南北主干路编号西起东止编号北起南止1南北3号路咸户路1神策庄白龙沟2南北2号路大王镇2永安村曹村3南北3号路文义村

3县农场土门子4北市村西正庄4马种场东腊家滩5白马河秦渡镇5渭丰农场东仝夏堡

6宫家堡禹王庙6东保安滩灵山寺7白龙沟大良村7大王镇化西堡8土门子太平河8文义村黄柏新村9正庄太平口

作者/来源:大国之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