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7月20日上午,贵州毕节大方县奢香古镇“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里,背着孩子、头戴耳机的陈丽(化名)正在向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鸣明讲述她的新工作——贵州方言语音标注员,如何帮助她获得稳定的家庭收入。这是5月20日科大讯飞和大方县签订“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合作协议后,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拉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鸣明一行视察“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
这一次,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带队走进位于大方县奢香古镇的“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她向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鸣明介绍了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帮助大方县就业、通过就业拉动当地产业发展实现持久脱贫的创新探索。此外,杜兰和团队还向当地学校捐赠了英语学习产品E听说,并开设“讯飞实验班”,助力山区的孩子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
用人工智能助力脱贫人员就业
贵州毕节大方县已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要维持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解决移民安置点贫困户生活来源,实现大方县委书记佘龙提出的“找到脱贫内生动力”的问题,科大讯飞创新性地启动了“用人工智能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案,自今年4月份以来就在大方县开展人工智能在线就业扶贫项目。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带队考察“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并捐赠智慧教育产品
杜兰在发言中表示,精准扶贫既要解决“就业”,更要解决“产业”的问题,通过就业拉动产业才是真正的扶贫之路。目前,科大讯飞从两个关键任务出发帮助大方县脱贫,一方面,为当地贫困户提供“贵州方言标注员”等技能简单、人员需求量大的在线工作岗位,近期已对67位当地贫困户进行了培训并为培训达标的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后期计划培训至少位专业人才,通过当地人带动当地人不断提升脱贫人员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科大讯飞希望将产业的能力带进大方,目前讯飞开放平台有万开发者,未来希望导入这些开发者团队带动当地职校学生创业,“希望大家都可以免费去享受高精尖的人工智能技术做各种各样的应用研发”,获得更高收入,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提前探路。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在捐赠仪式上致辞
大方县委书记佘龙表示,“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的探索,既解决了大方县当地人就近就业的问题,也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一个新的扶贫方式——用智慧引领就业、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民生。佘龙对科大讯飞赋能当地产业全面发展充满信心:“希望通过科大讯飞这样的载体帮助我们一起腾飞,未来不仅是就业,包括教育、医疗、旅游、乃至社会治理等各方面,我觉得科技都会发挥强而有力的作用”,他期盼插上人工智能翅膀的大方县能够“飞”出大山。
贵州毕节大方县县委书记佘龙在捐赠仪式上致辞
科大讯飞“五种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捐赠仪式现场,杜兰分享了科大讯飞希望用人工智能的力量通过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推普脱贫、技术扶贫五方面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一边背着孩子一边做“语音标注员”的大方县妇女有了稳定的家庭收入
除就业扶贫外,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走进偏远山区,助力乡村教育实现“因材施教”,科大讯飞的A.I.教育公益计划至今已陆续走进云南、贵州、四川等50多所学校,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国3.5万所学校超过1亿的师生。
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普惠基层医疗,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已在全国近百区县的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应用,服务超过名基层医生,惠及0多万居民,日均提供超30万条辅助诊断建议。
比如在新疆和田的国家级贫困县皮山县,集中了46个极为贫困的村庄,科大讯飞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帮助当地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示范县,目前已培训超过0名师生;通过医疗扶贫的方式提升当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平台及系统覆盖当地家基层医疗机构和多名基层医生。
在语言领域,科大讯飞携手多部委,通过人工智能推广普通话,目前,语言扶贫APP已在云南、广西、甘肃、新疆等地使用,累计用户32.8万人,其中云南省用户22.1万人。
在公益领域,科大讯飞用技术为残障人士赋能,通过A.I.“让盲人听得见文字,让聋人看得见声音”,讯飞的“三声有幸”扶贫计划,免费为视障、听障等公益人群在阅读、聊天、社交等场景提供超过0万次/日的语音服务,累计支持多家开发无障碍应用的创业团队。
科大讯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基层群众在精准就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推普脱贫、技术助残五方面全面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构建A.I.产业生态为精准扶贫提供丰富多样的解决方案,助力国家年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