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大方县星宿乡棕树村,黄灿灿的刺梨挂满枝头,山坡上,随处可见村民们采摘刺梨的身影,采摘、分拣、装袋......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村民杨武文作为该村种植刺梨农户之一,自己的刺梨进入采摘期后,为抢收刺梨,他从早忙到晚。“我们采摘刺梨,一元钱一斤,一天能采两百斤左右,一天下来能挣到两百块钱,比出门务工强多了。”杨武文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该乡围绕刺梨做起发展文章,让刺梨小果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果。大方县棕树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河边组、沙坝组等五个组种植刺梨亩,共涉及农户户。刺梨成熟后,由村委合作社牵头联系,销售到大方县及该县周边的刺梨加工厂,群众种植的刺梨也可以独自联系销售,解决了群众销路上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刺梨粗生易管,多生于海拔至2米的向阳山地,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
眼下,该村种植的亩刺梨全面成熟,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收出售。近年来,大方县种植的刺梨经研发、加工、包装成商品,已打造出一条刺梨“产、加、研、销”产业链条。
“今年,我们村的多亩刺梨预计产量吨,预计产值达3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韩世明告诉记者,未来,将继续发挥村委及村合作社的作用,不断壮大全村刺梨的种植面积,指导好农户对刺梨的看护和维护,真正让群众增收,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棕树村因地制宜种植刺梨,带动农户种植或务工,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
编辑夏民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