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大方县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新特点,统筹抓好城市规划、村镇建设以及质量监管“三大环节”,探索建立住房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提升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县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抓好城市规划,保障城区住房供应
缓解库存压力。开展系统性调查,掌握存量用地、科技研发用地数量和规划可建面积情况。对库存较大、去化周期较长区域,适度控制新增用地规划指标。根据市场状况,在符合总体规划前提下研究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形成有效供给。截至目前,商品房库存95.56万㎡,去化周期25个月,其中住宅63.63万㎡、商业31.39万㎡,去化周期18个月。商品房去库存合理可控,商品房存量保持在合理区间。
优化土地供应。加大普通住房土地供应,保持房地产用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通过调节土地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在商品住房供应偏紧、库存较少区域,增加土地供应量;在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区域,减少土地供应量。优化区域土地供应节奏,全年土地供应保持均衡有序平稳状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土地供应计划,满足市场需求。截至目前,共出让土地40宗,出让总面积.1亩,其中居住用地45亩,商服用地亩,工业仓储用地亩,其他用地14.1亩
加强供后监管。严格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切实加强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监管力度,确保开发企业按时交纳土地成交价款,按时开发建设。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打击故意囤地行为,对因各种原因暂未开发的土地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化盘活,增加市场供给。建立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将存在拖欠土地出让金、闲置土地等失信行为的单位列入黑名单,限制参与土地市场竞买。截至目前,已处理完成闲置土地公顷。
统筹抓好村镇建设,夯实城镇发展基础
农房试点建设有序开展。根据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五个部门印发的《贵州省年宜居农房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开展宜居农房试点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房设计、建设、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已选取羊场镇桶井社区大湾组作为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正在开展设计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持续实施。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要求,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深入摸底调查,对危改名单实施“七日公示制”,确保农村危改项目精准投递,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正在开展排查核实工作,计划7月份全部启动动态新增危房改造。
传统村落保护全面启动。制定五年行动方案,统筹联合文旅、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等部门各自职责,针对传统村落短板整合项目,共同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有序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目前,雨冲乡油杉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有序推进,35个子项目已全部启动,完成规划设计、消防设施、立面改造等项目。
统筹抓好质量监管,确保房产市场安全
保证建筑质量合规。与在建项目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施工企业层层落实到每个项目班组。相继召开全县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建筑施工企业起重机械、塔吊、施工电梯、吊篮等安全监管专项等会议。截至目前,对全县27台塔吊、20台施工电梯等机械设备建立台账、分类管理。组织2个工作组人次开展执法检查,检查在建项目家次,查出安全隐患条,下发整改通知单65份。
保障城镇燃气合格。组织召开全县城镇燃气安全监督会议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会,充分和各街道办事处、乡镇安监站形成合力,对乡镇燃气储藏室、门市店等盲区、死角进行监督检查全覆盖,确保不发生因燃气引发的安全事故。截至目前,出动检查组人次,检查企业62家,排查隐患条,已全部整改。
保持建设程序合理。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备案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图审查备案制、施工许可等各项制度,对应该监理工程实施强制监理,结合全县工程建设监理市场秩序整治活动,对外埠监理公司实行由原来的项目备案制度更改后的项目登记制度,确保整个监理市场有序运作并进行有效监督。截至目前,新办理施工许可证22个,受监项目22个。(张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