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村里面让我家种桃树的时候我不敢种,种来怕不得效益,成立合作社后,看到他们收益好了我就种了七八亩地,现在挂果了,效益很好。”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银山组村民陈凤先说。近日,走进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千亩艳红桃迎来丰收,一个个红彤彤的桃子挂满枝头,前来采摘桃子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是从织金过来的,听朋友讲黄泥塘桃子很好吃,今天就约起一起来了,这里的桃子吃起来口感特别的香脆,很甜。”游客张女士说。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石旯旮,山上乱石成堆,杂草遍野,处处一片荒凉。村民金永刚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群众每年除了种玉米,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作为外出务工者,年,金永刚和本村的陈群文在贵阳打工和学水果生意,在看到贵阳市永乐乡周边的艳红桃个头大,吃味好,有市场,当年就买了一些桃苗回来试种。“我们银山石旯旮比较多,石漠化比较严重,以前我们都是栽玉米栽洋芋,勉强够生活。”金永刚说。去贵阳打工回来后,就开始试种了几十亩艳红桃,还是几户人合伙种植的,通过三年的精心管护,艳红桃初见成效,一家人就收入了近万元。“虽然收益不错,但只有几十亩,不成规模。”化联村党支部书记钟阳说。年,化联村以党建为引领,着手准备把艳红桃做成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成立大方县红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将银山组退耕还林的土地成片种上艳红桃,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让群众抱团发展,并请农技专家作技术指导,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银山组的艳红桃已达多亩,今年70%的桃树已初步挂果。“我来化联村后,对村里的情况首先进行了解,发现村里群众种的艳红桃发展前景很大,只是不成规莫,当时就想要把艳红桃做大做强,通过成立村合作社,让群众将退耕还林的土地加入合作社后,实行大面积种植,这样一来,不仅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又美化环境,还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钟阳说。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荒山变成“花果山”是化联村党支部在抓党建工作中走出来的一条新路子。化联村将脱贫攻坚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让居住在大山里的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如今,因为收益很好,家家户户也跟着种植艳红桃,目前,该村的艳红桃种植面积达到亩,覆盖整个银山组、新塘半个组。据了解,近年来,化联村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全村退耕还林面积达亩,其中银山组就有亩已全部用来发展艳红桃种植。银山组户农户中,种植艳红桃的就有71户,其中贫困户10户,带动户均增收元以上,如今的银山已然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吴守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闵建华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