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女子本弱扶贫则刚丨大方县

我叫汪育字,年12月3日,根据工作安排,我被派往毕节市大方县鼎新乡风景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任职的第一天,我满怀壮志的进组入户访谈,了解村民致贫原因。走访一天下来,群众爱理不理,普遍投来怀疑的眼光。

“派个女村支书,而且还年轻,乡里明显是不重视我们村喽!”“你看她说话细声细气、瘦得不成样子,一个女娃儿家能带领我们脱贫不哟?”……

走在村里,面对质疑的声音,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我相信自己会让村里人改变看法。于是,我暗地里发誓,要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以此打消村民对我的成见。   一个月来,我与村两委班子走村串寨,摸清了户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致贫原因、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了脱贫规划和落实帮扶措施,狠补道路基础设施短板,紧扣产业发展抓巩固。     风景村道路基础设施薄弱,石漠化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滞后,与村名“风景”实不相符,多年来村民运送货物都靠肩挑背扛。“要致富,先修路!”“无路不小康。”路是一个村富裕与否的最基本硬件之一。我与村两委一班人,对不通道路的村组摸底排查,找资金、拼项目。通过努力,打通了中心村营头组至风景村以鸭组断头路,修建了马丫口、岩脚、以鸭、大酌、新沟、蔡家寨、小坝子、大坡、民族9个村民组总长11.公里的通组路。

这些贯穿全村的路网工程,托起了村民致富的希望。

道路通了,我与村两委班子会商,把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依托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在箐脚组种植魔芋亩,在苦蒜坡、老鹰坡、大酌等组种植马铃薯亩,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种植皂角亩,在邬沙组流转.84亩土地种辣椒。   同时,我与村两委还引入企业落户风景村。民族组村民杨臣,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于年在本组发展小姬菇种植,由于专业对口、技术过硬,小姬菇种植获得空前成功。年生产32万棒,产值达多万元,基本长期雇用20余名贫困户务工;麻窝组村民何政林,于年投入资金万元,从东北引进了全套自动化设备和液体菌种技术,在风景村大草坝建成了日产1万袋食用菌菌包的生产线,长期固定聘用20余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实现年销售收入达万余元。小坝子组村民陈祥,在该组创建头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发展农业产业之风逐步兴起。

群众之事没小事,困难群众始终是我的牵挂。年4月,风景村民族组老党员周显林患脑梗引起瘫痪。了解情况之后,我为其争取到党内关怀基金元,且在每年的春节和“七一”都对其走访慰问。同时,我还将他纳入低保户。这一系列的举措,缓解了他的生活压力,让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年2月20日,鼎丰中药畜禽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因为疫情影响,导致年前订好的8万袋大球盖菇菌包运不出去,最终暂时无资金缴纳厂房租金。我及时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向乡领导作了汇报,同意企业把菌包运出去再续交租金,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黄江是我帮扶的一个贫困户,他的住房是一间破败不堪,四周漏风的破木瓦房,因为贫困,妻子弃他而走。妻子的离走,让黄江丧失生活的信心,成天以酒为业,不务正事。扶贫得先扶智,通过多次与黄江面对面的交心谈心,我为他申报了危房改造,鼓励他树立与贫困挑点的信心及勇气。此外,我还引荐他到箐脚砂厂务工。打工之余,黄江还发展养猪业,年收入达到3万元,摘掉了贫困帽子。

帮扶黄江

在同事眼里,我是一个称职的支书。但对于家人,我却未做到尽职尽责。年10月12日,母亲打电话给我,说我的孩子脐带周围长有包块,且已发炎。我向领导请了三天假,把小孩送往省妇幼保健院做手术。看着术后昏睡的儿子,我满脸愧意。那时正值班“百日攻坚”期间,孩子出院后,我把他丢给母亲照料,火速赶到村里与同事们一道投入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由于成绩显著,我多次荣获乡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称号,所在村在年第三季度五星村评比中被大方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年7月1日,所在村党支部被县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年“三八”妇女节我被中共大方县委办公室、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评为“大方县巾帼扶贫先进个人”。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