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钟世龙,是大方县政法委驻瓢井镇中寨村的第一书记。 我要讲的是三岔河“连心桥”的故事。讲到这座桥,还得从去年年底说起。那是春节前的一个下午,我正伏案整理贫困户的连心袋,一个年轻小伙风尘仆仆地走进我的办公室。 “钟书记,我是来兑现我五年前的承诺的。” 摸不着头脑的我赶紧请他坐下来,端上热腾腾的茶水,询问来由。经了解,来者叫向义,是中寨村贾跨组人,要帮忙修桥,他说这是他五年前外出务工前给自己许下的承诺。
原来贾跨组有一条叫三岔河的河流,这条河流将大方县的大山、瓢井和三元三个乡镇分成了两岸三地,给两岸乡亲的生产生活带来不方便。据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这条河曾经因暴雨涨水,河水将冒险过河的人和马冲走的悲剧。 “在这条河上搭个桥一直是我家几辈人的心愿,如今我在外面搞到了点事,想完成父辈的这个心愿。”向义向我表达了他这个朴实而伟大的想法。 我一听,这年轻人太给力了吧!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之情,激动地把这件事情应承了下来,并向他承诺群众工作由我来负责。 于是那几天,我跑他家更勤快了,重点是商议修桥的事。桥基如何下、桥面修好宽、测算施工材料等经常是我们两个讨论的话题,有时候一个问题我们都要讨论到深夜。
经过周密谋划后,联系挖机,采购水泥、砂石。知道资金没有政府投入,三个乡镇邻近三岔河群众你一百我八十的开始捐款,最终共收到捐款4万元左右。 大年初二,我到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回到村,令我更加感动的是,三个乡镇当地百姓已自发开始轰轰烈烈的修桥了。年轻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年老不能参加劳动的就主动生柴火、搞后勤,山岔河边虽春寒料峭,但却暖意融融。
我自然也没停下来,当时正值疫情防控最严峻时期,我便为大家送口罩、量体温、送水、送粮、烧洋芋,还从单位申请了酒精为工地消毒,也和他们一起搬石头、和砂浆,有时候拌成“泥腿子”,让我感觉幸福和开心。 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辛苦付出,2月29日,三岔河桥终于建成通行,总共花费20多万元,除了村民筹资的4万元,其余16万元全部由向义出资,瓢井、大山、三元的这座“连心桥”终于贯通。
桥通当天,邻近的几位高龄老人站在桥上激动地拉着我和向义的手说道:“三岔河桥修终于通了,这是我们几代人愿望呀,钟书记和向义真是大好人。” 疫情结束,向义又外出发展,他说我是他见过最实在的干部。送走他之前,我们还相约来年回乡发展带领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回想驻村这段经历,我想,打通与群众交流的“桥梁”其实不难,贵在用心用情。
整理 周仙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杨韬
编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