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之花绽放乌蒙大地丨法治毕节创

五年来,“法治毕节”建设的脚步铿锵有力——这五年,立法数量、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这五年,司法更加阳光透明,公平正义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这五年,毕节在法治创建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融合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里,走出了一条具有乌蒙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大方县公安局在鼎新乡组织召开“警务联席会、警民议事会”,现场办公解决群众鸡鸭被盗、土地纠纷矛盾陈迈摄

法治创建家园更美好   小屯村坐落在雄伟的纳雍县鬃岭镇山神箐大山下,茶园连绵起伏,青翠连天,茶园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走进小屯,迎面而来的除了如画的风景,还有古色古香的楹联和法治长廊,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个历经全域整治后美丽蝶变的茶村,你能真切感受到村内和谐、积极、向上的村风面貌。绿化带里随处可见的各式法治宣传标识和历史名人事迹,别样的景致让村子显得祥和、静谧,这里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过去非常闭塞,大家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很多人闲在家里赌博,养成了好吃懒做的陋习。”对于村里之前不好的风气,村支书王祖军直言不讳,“正月没过完,人们是不会下田干活的,大家都聚在家里喝酒赌钱。”   在毕节市委政法委和纳雍县委政法委的推动下,年小屯村里发起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小屯村也在法治毕节创建中,迎来了美丽蝶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把“崇德尚法、文明包容、热心公益、善行义举”的文化深度融入村寨(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在毕节市委政法委的牵头组织下,毕节以“承载德法需求、普及法律常识”为主线,深挖各县区“行孝仗义、和睦相处、包容大气”的淳朴民风,充分运用美德善行、仁善孝义典型,广泛传播孝义文化,推动家庭仁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德法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随着法治毕节创建的持续推进,毕节市基层治理水平大幅度提高,法治思维深入人心,道德风尚清新和善,基层活力得到释放,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密切,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家园环境更加美好。

每逢乡镇赶场,纳雍县羊场乡的周礼军就带着他的义务普法团开展法治山歌普法活动,传承伦理道德、劝世说理夏秀燚本报记者黄杏

 法治创建城乡更和谐   赫章县银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初春的阳光将李本琴的新家照得亮堂温馨,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批群众,李本琴早在年9月就从赫章县六曲河镇穿洞村搬到银山社区,两个月后,她就到社区扶贫车间——赫章县源再生发制品公司上班,成为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她是社区推行“党建+积分”管理模式的受益者,用李本琴的话说,“搬进来每天都欢喜得很,浑身上下都有劲儿!”   李本琴的“好日子”不过是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   新家园带来新生活,新生活孕育新风尚。“以‘党建+积分’为抓手,社区工作变得公开、公正、透明,不仅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更重塑了居民对党总支、居委会的信任感,打开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新格局。”金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启辉说。   拾阶而上,在金海湖新区青山村,法治元素随处可见,法治宣传触手可及,有法治阶梯、宪法之路、法治广场和法治之窗等法治阵地。“让居民出门抬头有法可看,茶余饭后有法可议,平时有法可学,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法治精神。”金海湖新区党工委书记赵伟说,青山村法治文化广场,不仅扮靓了村寨环境,更成为群众喜爱的一道亮丽法治文化景观。   观大势、明大势,方能谋大事。法治毕节创建伊始,毕节市委就成立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法治政府建设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篇幅越来越重,成为市人代会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上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法治政府建设部署会、推进会、协调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对照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要求,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实行时间倒逼、挂图作战。在做好示范创建“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定期开展重大决策后评估工作,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内容的合法合理。毕节市还成立市政府法律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公职律师库,全市党政机关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毕节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法治引领和护航,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和谐。

纳雍县委政法委牵头组成法治宣传小组,深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向群众宣传《宪法》、《法律援助条例》等,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形成学习法典、运用法典、崇尚法典的良好法治氛围。周卓本报记者黄杏摄

法治创建民心更温暖   法治毕节创建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培育法治理念、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创建法治城市、建设美丽毕节、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成为每一个毕节人奋斗的目标。   从法治毕节创建启动至今,毕节市委市政府为了尽可能让各项决策部署契合群众需求,在确定各项经济社会具体决策部署前,都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各种形式的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百姓的意见,仔细排查筛选后,确定具体法治建设实事项目,使每年推出的法治实事更加贴近民意、符合实际,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如何推动法治毕节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如何形成新形势下的法治惠民大格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毕节市结合法治毕节创建,所有机关单位和镇街、村居都按照省委和市委要求,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入手,坚持边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边推动抓好问题专项整治,以正视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刀刃向内的超强勇气,认真破解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主题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12月4日以来,毕节市全面启动政法信访系统大走访、平安百日大巡防和平安问计活动,带去真情倾听民声,带上诚意化解矛盾,带回思路推动工作。毕节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了基层发展稳定、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   毕节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9.35%和98.38%,5年来实现持续上升。   法治毕节,为建设美丽毕节保驾护航。法治毕节坚实、矫健的步履,似跳动的音符,奏响一曲曲精美的乐章!     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走在毕节各县区的大街小巷,都由衷赞叹:在毕节,平安如影相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杏

编辑王小婷

编审杨仪王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