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
我们在这里祝愿广大教师
老师,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这是今早小编路过某所中学
听到升旗仪式上
学生们对老师说的话
今天
学生们一定会有各式各样的“表白”方式
老师们的心情会像浸在蜜里一样甜
就在此时
有32名干部教师正在远方
用另一种方式庆祝着他们的节日
他们就是教育对口帮扶的实践者
大连精神的传播者
教师节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共有援疆教师11人,援藏教师8人,援贵州教师13人。记者连线采访他们时,听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他们远离家人,为那些素不相识的孩子带去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悔付出,不懈努力。此刻,让我们聆听这些来自于远方的教师节故事。
贵州
大连市信息高中副校长潘永久
深夜时分,终于将六盘水市第八中学课堂教学的讲座稿写完了。两周来,我每天听课、诊科,做经验报告,起草全校教学规划,节奏特别紧张。此时远眺连绵不断的群山,半个月来支教工作中那感人的一幕幕,让我现在更爱这片贵州的土地与孩子。
上周,我们支教团队中的郭云涵老师设计了一个班会,题目叫“一名惊人”。形式是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讲述一件难忘的事。一个小女孩讲到,在她七岁的时候,爸爸不知了去向,残障妈妈凭借养两头牛和做手工供她上学。她的愿望是得到大连老师的帮助,提高英语成绩,然后考上大学,让妈妈住上不漏风的房子。还有一个孩子脸憋得通红半天也说不出来,最后只说了一句,老师,你们可以不记我的名字,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名字,因为你们太好了……伴随着孩子们的讲述,教室里一会低沉、一会热烈、一会啜泣一片。
面对这样一个班会,我欣慰、沉重、感动。欣慰的是,能有那么多的孩子说出心里话,班会成功了;沉重的是,来自这些朴实无华、生活窘迫、学习基础不好、缺少家庭教育的学生的请求;感动的是,这些天来,同来的13位老师,都像郭老师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精心设计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而从来不提家里的困难。
这些天来,小郭老师认真背名字、找谈话,62个学生的情况了然在胸。他在朋友圈里的一句感慨,得到了若干人的募捐,为班级买书、订报纸。他设计的“储蓄银行”班级管理办法深受学生喜欢,两周来已初显成效。然而,我清楚他的付出,原定的婚期因为此次支教而提前,他现在还处在结婚的蜜月期啊!也就是说,他的蜜月一半给了妻子,一半给了山里的孩子。
我的身边有一群最可爱的人——来自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张冉老师,孩子不满4岁,父亲刚做完大手术,爷爷奶奶已近百岁,婆婆身体不好,还来到这里实现支教梦;大连市第十一中学的辛华老师曾在美国进修一年,这是她第二次报名支教,就想凭借自身的外语优势来补足山里孩子的短板……每位老师都有动人的故事,然而篇幅有限,就让我说出他们的名字吧:孙久志、徐香琴、赵丽娜、王海平、夏克坤、田希富、迟宏杨,还有我们的带队组长、第二十三中学的杨明副校长,十年前他曾参加一个论坛,一位来自四川偏远地区的校长发言,让他产生了“有机会一定要深入去做支教活动”的想法,今年他55岁,终于实现了梦想!
特级教师孙久志的公开课
徐香琴老师的课下辅导
这些天来,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感动来自我的这几位好同事,虽无壮举,但平凡的桩桩件件已经非常不平凡。能够响应国家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来到大山里,通过教育来改变一群孩子的人生,我们便是最幸福的人!
西藏
大连第三中学副校长张世权
朋友说,看我的朋友圈,发现我已经将西藏当成了自己的家。图片常常是那些湛蓝的天空、辽阔的风景,配文往往是“西藏欢迎你”“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拉萨河”“春雪高原学子归”……
张世权给藏族老师做动员(考务)
年8月,我与同校的王志坚、二十高中的曲成波、普兰店区高中的曹有富、瓦房店市三十一中的王亮第一次来到西藏。经历了拉萨的春夏与秋冬、阳光与缺氧,一年半期满,正要收拾行囊,听说了今年教育部等四部委的万人援藏援疆计划,我们主动提出申请,全部自愿留在西藏再支教一年半。
作为辽宁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团队的领队,这是我在西藏的第三个教师节,远方的我和这片土地已经熟稔得像一个老朋友。今天,我想聊聊我们团队里一老一新两位“战友”的故事。
我们的“新战友”是大连市第三中学谢德卫老师,他曾赴长海县支教一年,赴新疆支教一年半,在新疆支教期间他做过心脏手术,术后义无反顾地返疆完成支教任务,这次又选择赴西藏支教。很多人不理解,问谢老师到底图个啥?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靠教育。大连的孩子们需要我,但是藏区的孩子们更需要我。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发挥我的作用。”
今年8月19日,谢老师如愿以偿地奔赴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开始了他的援藏生涯。初到西藏,高原反应严重,前三天头痛欲裂,恶心失眠,他努力克服种种不适。来到拉萨第10天,他受辽宁援藏团的委托和那曲教师进修学校尼玛校长的邀请,代表辽宁援藏团队送教下乡,为来自西藏那曲地区11个县区的近50位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做了一场长达2个半小时的“班主任核心素养”讲座,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现在,他每天6:40走进教室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忙碌了一天课程之后,19时再来到教室,看看学生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我们的“老战友”是来自二十高中的曲成波老师,是辽宁省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团队的一员。和所有援藏人一样,低压、缺氧、孤独、思念亲人、刺眼的阳光……各种困难纷纷袭来,但从曲老师嘴里从来听不到半个“苦”字。
他主动申请高三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还是学科“指导教师”,一教就是三年。有几次严重感冒,他都坚持上课,没有耽误过一节课,没有迟到或早退过一次。起早贪黑陪伴学生,经常主动为病假事假同事代课,几乎每天的晚自习都守在教室义务辅导学生。
高三年级每年寒假有40多天的假期补习,高原冬季缺氧尤其严重,干燥寒冷,常常导致头疼、嘴唇干裂、皮肤粗糙、呼吸困难。曲老师怀着对家的眷恋和对父母的愧疚,每年正月初七踏上了返回拉萨的路程。他还义务担任了学困生平措塔杰和益西的家长式心理辅导,每周一两次沟通,时常给孩子买点水果和新衣,最后两位学生如愿考上了大学……
校园风光
这个9月,我们主动开启新一段的援教生活,请大连的父老乡亲放心,西藏的援教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勤恳负责、精益求精,我们怀着对藏族学生的满腔热情,奋斗在这片圣洁的高原上。
新疆
甘井子区第十八中学孟庆甦
现在是半夜12时,想必远在公里外的妻子已经入睡,而我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乡第十三中学刚刚下了晚自习,将学生们送回到宿管老师的手中。算一下,离家已20天了。此刻陪伴着我的,是辽阔的天山,还有阵阵的虫鸣。
一个多月前的8月4日是我的婚期,正幸福筹备时,我听到了援疆的消息。与领导沟通后,我得知今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万名教师进疆计划”,始终怀揣着报国之心的我,应是义不容辞的,但想到我的妻子,我却犹豫了。当我说明情况后,妻子沉默了一阵子,说:你去吧,我们还有之后几十年的陪伴,而支援边疆这种锻炼的机会,也许一生只有一次!
踏上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迎接我的是一群陌生孩子的拥抱,他们是来自南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孩子,家庭不是那么富裕,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来到这里上学,离了父母的照顾,每天从早到晚只有老师的陪伴,所以我们的责任不只是教书,更要有全面的关怀和爱。分配任务时,我们的团队里每个人都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担——队长孙荫宏来自育明高中,是大连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曾培育出辽宁省高考状元、世界物理竞赛金牌得主。他一来到这里就承担了高三物理年级组备课组长的重担,带尖子班、上培优课,成为石河子高级中学的顶梁柱。格致中学的梁江军老师,孩子出生第8天他背起行囊踏上了援疆之路,他说:“我是带着母亲与妻子共同的教育梦想来到这里的!”大连创新实践学校的王晓艳老师和西岗区三十七中学的赵阳老师,为了能让援疆工作更安心,都将孩子一起带到新疆上学。“这些天,孩子渐渐适应了新转入的新疆班级。我们租了一个房子,母子俩在遥远的天山脚下安了一个小小的家。孩子很懂事,努力适应这里,除了饭菜有点辣。孩子说,未来一年半,妈妈我们一起加油!”王晓艳最近常常感动地流泪,因为那些懂事的新疆孩子,还有自己的孩子。
是的,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都让我动容。大连市第一中学的赵国庆老师,旅顺开发区实验中学的张明才老师,大连第八中学的曲有庆老师,他们都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仍然克服身体的不适与困难坚定援疆!还有第十五中学的高举老师,他一到新疆便积极投身到了初三的备考工作。庄河市第三高中的吴满华老师水土不服,嗓子发炎,仍一刻不停地加入到高三物理组的备课中……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在边疆洒下我们勤劳的汗水,在天山脚下铸就无悔人生!
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前去支教的老师之外
大连地区也有不少充满爱心
心系远方的老师
他们用个人行动义爱滋养高原学子
中山区春天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戴江
就是其中一位
中山区春天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戴江今日收到了一群藏族孩子的节日祝福——他们生活在海拔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波海村。年夏天,戴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则民间招募,在那个遥远的、她从未听说过的小村落,刚刚建成了一个帐篷学校,村里呼唤内地的优秀教师前来支教,带着一些好奇,她报名了,从此,大连与甘南,结下了支教的不解之缘……
第一次来到高原,戴江睡在硬板床,去旱厕,下雨时蚯蚓爬满了棚顶。村民十分热情,把家里新盖好的房子收拾干净,专门给支教老师住。“这里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同胞,13个村民自发组建了一个民间的教育协会,每家筹钱共同建了帐篷、买了书桌,他们很看重孩子的学业,这个帐篷学校是寒暑假孩子们的学习场所。来到这儿我才知道,他们不穷,只是太需要懂教育的人!”戴江说。
戴江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支教老师,课堂内外,除了书本上的内容,她还给孩子们讲她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她告诉孩子们要常常洗手、洗衣、洗脸、洗头,对父母说谢谢,见到客人要问好,尤其是女生,不能只是低着头小声说话……
年夏天,戴江又来到甘南,她看到孩子们变干净了许多,礼貌又大方,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在蓝天碧草间撒着欢儿跑来跑去。“我看到了他们的变化,特别欣慰!接下来,我想让他们安静下来,读读书,丰富一下人生的内存!”这个突然间冒出的想法再也无法抑制,戴江和村民们商量建设一个书屋,村民们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们马上就改造一个牧场给你用来当教室!
回到大连,戴江一刻也不停歇。“我是一名公益教师,希望用自身的一点点力量,去汇集更多的爱。”她将这个想法发在了朋友圈,很快就得到了回应。“有人要捐出闲置的书籍,也有很多朋友要来地址准备直接快递过去,还有的要捐钱用于购买书架……”年初的寒假,戴江第一时间飞到甘南,细化书屋的建设方案。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优秀老师参与到这个队伍里,她开启了远程教室的建设规划。“囿于路程遥远,有很多愿意奉献爱心的同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成行,如果建立空中学堂借力更多优秀资源,那这群波海村的孩子可就有福喽!”
用一个人的力量,感染着无数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年的暑假,戴江第三年来到这里,10个书架,装满了价值5万元书籍的“源爱书屋”展露芳颜,当地藏民笑着为她献上洁白哈达的那一刻,她落泪了。而孩子们则是钻进书屋就不愿意出来了,一本接一本看个不停。戴江设计了有趣的好书推荐卡和读书任务卡,60平方米的书屋连夜晚都是热气腾腾的阅读氛围。
不求回报的大连民间爱心教师戴江,在青藏高原上被交口称赞。当地《甘南日报》用一个整版来讲述她的故事,满篇藏语,戴江看不懂,但深深的高原情已经无法割舍,每个寒暑假,她一定要回到那个高原上的“家”和亲戚们团聚。现在,县城学校里各个班级前十名的孩子,有一大半都是她的学生。“我们不仅仅在讲知识,远程课堂的实现,书屋的熏染,带来更多的是先进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让孩子们了解山以外的世界!”
而最让她动容的是,女孩子们个个开朗了、自信了,“很多藏民心中,女性是位于主流之外的,她们不用见世面,不必学知识。”现在,她的女学生们习惯了抬头听课和大声表达,爱笑,对于未来,她们开始有梦想了!
感谢这些无私的老师
将知识传播远方
用大爱滋养心田
你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人民教师”
向你们致敬
文字: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曲琦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雨萌
校对:王涛
责编: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