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屋舍成排,雪后初霁,壶关县五龙山乡水池村越发出落得大方得体。深加工厂房里,人们脚步忙碌,“快过年了,还有好多订单需要赶出来。”村民程先萍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儿。
今年,水池村建起深加工产业园,带动20名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元,对于程先萍来说,可以乐呵呵地过个好年了。乱村变稳村、穷村变富村,水池村的蜕变,源于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源于全村党员的带头带动作用,源于“共产党员顶上去,男女老少动起来”的党建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是壶关县委组织部确定的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年。“两把扫帚、精神长驻”“红色领航、绿色晋庄”“头雁精神、闪耀太行”“先锋领航、柿业小镇”……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个个品牌点亮,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开展,让党旗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树立品牌,规范化建设强基固本
一间简朴的办公室,保留着壶关县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马秋长办公原样。老检察长当年的工作笔记仍在,当年的办公场景仍在,当年的“两把扫帚”精神仍在。
年,壶关县检察院制定了“每天早晨6时到7时全体人员集体学习1小时、上班后每人一把扫帚扫院子”的制度,被形象地比喻为“两把扫帚”:一把扫帚为“早学”,扫除思想上的灰尘;一把扫帚扫院子,扫除环境上的灰尘。36年过去,历经8任检察长,“两把扫帚”精神从未间断,成为壶关县检察院恒久、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他们把“两把扫帚”精神上升为党建品牌,其实质内涵、品牌目标、品牌机制更加具体丰富。以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为长期目标,把党建融入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壶关县检察院党建组织力和检察工作品质逐步提升。
“品牌是用来发挥作用的不是用来看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检察长王建宏把党建内容与业务工作融合起来,坚持新兵老将同堂学、业务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同配备、党小组办案组同步建、党组书记支部书记同上手,确保党建品牌效应的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向上发力,形成检察工作平稳运行的强大合力。
今年10月,壶关县检察院被最高检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两把扫帚’精神已融入我们工作的日常,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荡涤着我们的思想,朝着什么方向干、该怎样去干,我们更加明确。”林田虽在检察院入职时间不长,却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两把扫帚”精神的传承。
同样是在党建品牌创建中,水池村把规范化建设抓在手上,建立“96.11”“党员干部八不准”“共产党员十带头”等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激活党员意识,提高工作本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双增强、双提升。“九小”场所周到便民,户户安起了小喇叭,成立水池合唱团、水池大讲堂、水池大舞台,把党的声音送到家家户户。
叫响品牌,乡村振兴蹚富路
整修一新的12孔石头窑洞,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夜校、支部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党史展览室,一应俱全。看见它,十里村村民就有了主心骨。
晋庄镇十里村党支部是壶关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带动下,班子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之间比着干,昔日的穷村乱村成为产业脱贫红旗村。在这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晋庄镇叫响“红色引航、绿色晋庄”的品牌,把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三步四循环”工作法为准则,提升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打造晋庄镇松柏先锋岗,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晋美庄园、崇贤之乡。
气候条件独特,守着绿水青山,晋庄镇的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树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理念,提升党建水平,强化堡垒作用,以党建促脱贫,整合各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蹚出一条小康路。”壶关县委常委、副县长、晋庄镇党委书记李杰多次调研有了结论。
棋子落定思路清,晋庄镇每个村发挥优势,展现出各自的特色。
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雪斌、村委会主任杨国良三下河南、两临河北、八去西峡、十到平顺,多番探索,确立“建棚种‘菇’、飘‘香’太行”的发展思路。
“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干给全村群众看!”年近六旬的杨雪斌带头承包20个香菇大棚,杨国良更是一口气承包了个香菇大棚。党员杨正考、杨有会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就业,把自己的大棚建成了“党员示范棚”“与贫困户结对棚”,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优先传授种植技术、优先结算每天的工资,把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发挥到了产业链、就业链、销售链、收入链上。基地、冷库、合作社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
如今的北庄村是颇有名气的“香菇专业村”。在“一核两翼,奋进北庄”的党建品牌指引下,北庄村走出了一条“党建扶贫香菇文明新风”的扶贫开发新路子。这种“特色种植”模式也成为晋庄镇党委推介的“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成为壶关县十大脱贫攻坚模式之一。
十里村有着上世纪四十年代与李顺达齐名的老劳模,有垒起万里森林防护墙的“一包方便面、一米防火墙”的精神,更有对上有执行力、对下有号召力、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的村党支部。他们坚持土地流转、项目带动、旅游产业、种养一体、转型发展“五条路径”,延伸党组织触角,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机制,坚持村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建起香菇大棚、成立秀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入股旅游龙头企业,形成“股东+农户、种植+务工、连翘+光伏、基本+分红”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股民”。依托乡村旅游,让村民过上“面向游客背朝山”“路边西红柿、村中农家乐、晚上算收入”的日子,努力使田园变成公园、农区变成景区、青山变成金山。
今后的日子,十里村党支部心里也有了底。
擦亮品牌,头雁引领奔小康
说起五龙山乡刘寨村的今昔对比,“变化太多了!”是村民们的一致回答;问起变化的原因,“多亏有个好‘当家人’!”是村民们的一致认识。
“头雁精神、闪耀太行”是刘寨村的党建品牌,也是这些年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刘寨村有党员32名,“发挥好党员的作用,头雁带群雁,群众跟着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说到做到,全村党员干部“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实施民心党建,坚持阳光党务,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用好“四议两公开”和“六化”工作法,坚持3月中旬和9月中旬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建设农村居家养老示范点,孝老爱亲蔚然成风。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全天候便民服务,实行“一事一人一次办理”制度。坚持党建引领、兴村富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强大,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越来越坚定。
“一年大棚蔬菜种植起步,二年扩大规模带动旱地蔬菜发展,三年推广小杂粮种植,四年拓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发展农家乐”的总体规划出炉,全村上下形成“咬定苦干脱贫致富,决不苦熬坐等哭穷”的氛围。利用自身土地多、有种旱地蔬菜历史的有利条件,刘寨村成立了新天地、新世纪两个专业合作社,发展设施蔬菜、旱地蔬菜和小杂粮种植。
几年来,先后投资多万元,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10栋、春秋式蔬菜大棚88栋、观光大棚10栋,种植旱地蔬菜多亩、无公害小杂粮多亩。同时,改变了周边村子的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资源整合利用效率,形成了区域经济。
蔬菜种植显出成效,还有什么产业可以在刘寨落地生根?程玉珍带领大伙儿继续摸索着。建成小杂粮加工厂、醋厂、豆腐坊、酒坊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集蔬菜、花卉、小杂粮等多产业种植、采集、加工、贮存、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市场销售和网上销售同步进行。建成规模化养羊场、养牛场和KW光伏发电站;依托全域旅游平台,以大棚采摘和溶洞、山泉为基础,发展环保、绿色、休闲的乡村旅游;建设民俗一条街,丰富采摘项目和品种,带动村民集资入股或开设农家乐,开展骑行游、徒步游,确保壮有所为、老有所养、户有项目、人有门路。
年,刘寨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今年人均收入过万元,刘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进一步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谈到刘寨村未来发展,程玉珍信心十足。(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