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贺师傅
作者王玉新
在华亭市雷神山下的运动场上,活跃着一群退休老干部。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们行色匆匆地来到运动场,在朦胧的晨曦中开始了晨练。
他们做完热身动作后,随着优美的音乐声响起,他们打太极拳、舞太极棍、练太极剑、耍关公刀。运动场上人头攒动,刀光剑影,呐喊声声。
淡青色的天空中闪烁的繁星与他们作伴,睡眼惺忪的鸟儿为他们鸣唱,他们在大汗淋漓中迎来了第一缕黎明的曙光。
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们从未停止过锻炼的脚步。
一位中等身材,穿一身白色太极服,右肩上斜挎着一个黑色长布袋子的老人,健步跨上雷神山五十多个台阶,虎虎生风地向我们走过来,望着程师傅做抱拳状:“老师傅好!”惹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程师傅故作不理继续打棍。我问程师傅这人是谁,他说是老贺师傅。
老贺师傅背的黑色长布袋子可不简单,里面装着不少东西:两条长短太极棍,一把太极剑,一个太极扇,一面关公大刀,一条练功连枷,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小音箱,几本太极拳书,足有三十多斤重哩。
老贺师傅性情开朗,幽默诙谐。他每天一句“老师傅好”总能引起大家的一片笑声。我不解地问程师傅:“您还是老贺师傅的师傅?”程师傅一脸鄙夷:“他是在作践我呢!”我问贺师傅:“您比他年长,您还称他师傅?”贺师傅哈哈一笑:“他给我教过四十六式太极棍,一日为徒,百日为师嘛!”
其实,贺师傅也给程师傅教会了“草里蛇”棍术,他们互为师徒,只不过他们之间喜欢“斗嘴”,表面“师傅”不离口,毕恭毕敬的,可调侃起来没大没小,谁也不饶谁,加上李师傅他们几个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引得众人笑声不断。
有一天,贺师傅问我:“听说你是教英语的,英语‘师傅’咋说?”“Master。”“那老师傅咋说?”“Oldmaster。”自此以后,贺师傅每天一来,扯着大嗓门一声“Oldmaster”,人未到,声先至,引来一片笑声。
我说“贺师傅没学过英语,发音倒是挺准的。”贺师傅听到我的赞扬,得意地看了看程师傅。程师傅有点惊奇:这老家伙怎么飚起了英语?他私下里让我给他教几句英语,寻机得“报复”他一下!
雷神山运动场上,两个师傅见面总有互相打趣逗乐的新内容,引起大家的围观和哄笑,他们绘声绘色地“播报”自己的所见所闻,奇闻趣事,我们一起热烈地争论俄乌冲突,最近中共“二十大”又成了热议的话题。这犹如一段神清气爽的热身,在愉悦中为我们的晨练拉开了序幕。
我和贺师傅认识时间并不长,他以前一直在人民广场打太极拳,春节过后才来雷神山的。我去年退休后一直跟着老程师傅他们学太极棍,和贺师傅并不熟。
程师傅他们走后,老贺师傅开始打太极拳,我练太极棍。在练棍过程中,老贺师傅打太极拳吸引住了我:动作轻柔舒展,步伐轻灵稳健,一招一式,与众不同,极有大师范儿。我原来有点太极拳基础,想跟着贺师傅提高一下,便跟在贺师傅后面打了起来。
贺师傅打太极拳非常专注,不能有任何打扰,中途你问啥他都不理。打结束了,你去请教,他总会笑呵呵地给你耐心讲解,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在回家的路上,我向他讨教太极拳的打法,他说打太极拳先要练好基本功,要耐住性子,不能急。他给我教了几个动作,让我每天坚持练。
有一天,我好奇地问贺师傅:“您太极拳打得这么好,是怎么学会的?”他哈哈一笑:“我退休前就开始学太极拳了,已经打了三十多年了。我最早在兰州学习期间,逛新华书店时发现了《简化太极拳》,特别感兴趣,买了一本,回到家里我便精心钻研。那时没有网络和视频,跟着书本学特别费劲。后来我跟着光碟学,反复看北京体育大学李德印教授映像资料,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现在有视频,学起来特别方便。”
他还自豪地给我讲了他与陈家沟太极拳的一段奇缘。
“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和几个朋友周末在双凤山公园里打太极拳,发现有一个师傅太极拳打得特别好,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就在近处观看。后来我们了解到,此人姓张,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来华亭做生意。陈家沟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他从小拜师系统练习太极拳,功底特别扎实。”
“后来那人怎么样了?”
“我们跟着张师傅学太极拳,他各类太极拳都非常精通。他给我们教了五套太极拳,刚把陈式老架一路给我们教会,忽然从河南老家陈家沟来了一个人,找到了张师傅。他说全国正兴起了太极拳热,来陈家沟学习的人特别多,几个武校学员爆满,正急缺教练,他受人之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张师傅,希望他能回去当教练,待遇优厚。张师傅仔细斟酌后便欣然同意了,和那人签了合同,一起回陈家沟了”。
我好奇地问:“那人现在怎么样了?你们还有联系吗?”
“听他的河南老乡说,张师傅回去一直当教练,每月上万元的薪资待遇。张师傅人特别好,他给我们教了那么多太极拳,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几次请他吃饭他都婉言谢绝。我们听说他要走了,急忙赶去送行,请他吃了一顿羊肉泡馍。当时没电话,也没留下通讯地址。”贺师傅说着有点激动,眼眶湿润了。
张师傅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对老贺师傅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激动地说“照这么说您是陈氏太极拳的正宗传人了,难怪您的太极拳打得那么好,我要拜你为师学太极拳!请受徒儿一拜!”说着我抱拳行拜师礼,贺师傅哈哈大笑:“要学你就跟着我学吧,还行什么拜师礼!”
这样,老贺师傅就算正式收我为徒了!我每天跟在贺师傅后面练太极拳,虽然悟性差一点,但长进还是蛮快的。
贺师傅看上去真的不像七十八岁的人,精力充沛得像个小伙子。他每天早上练三套太极棍,打四套太极拳,还要打太极剑、太极扇。有时,挥舞一阵大刀和连枷,引来众人的围观和喝彩。贺师傅的锻炼强度让大家啧啧称奇,也让我这个刚退休的晚辈钦佩和汗颜。
老贺师傅的人生平凡却充满传奇。
贺师傅是平凉白水人,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在平凉三中上高中时,他文科突出,语文常常考满分5分。他喜欢读书写作,作文常常获奖,给一家报纸投稿竟然发表了,每当说起这些,他总是显得非常自豪。
贺师傅高中毕业后,当过民请教师、大队会计。他大哥在平凉电影公司工作,当时有一个子弟安排工作的名额,贺师傅刚好符合条件,就被招工了。平凉全地区招了六个人,为基层各县配备电影放映员。他在平凉集中培训三个月后,被分配到了华亭。他当时嫌离家远不想去,他哥给他做了思想工作,把他送到了华亭。
贺师傅刚到华亭电影院工作时,工作人员少,条件极其简陋。他年轻肯吃苦,脑子灵泛,文化程度好,又是专业培训过的,他放电影很少出差错,渐渐成了业务骨干。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天的电影海报都是他亲自写的,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把海报拿到华亭的几个重要场所张贴。他的工作赢得了组织的赞赏,当了业务院长。
贺师傅后来被抽调到省城兰州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集中专业培训,这给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结束后,组织又把他调到安口电影院当了院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亭县的安口迎来了国家三线建设的大机遇,四五家军工厂相继在安口落地,人才云集,人流量剧增,安口一下子变成了陇东地区的“小香港”,安口电影院也人满为患。贺师傅上任后,认真研究,集思广益,调整了班子,完善了规章制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电影院扩大了规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影院改制,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面对新问题,贺师傅落实生产责任制,调动职工积极性,电影院扭亏为盈。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组织又把他调到了华亭电影公司当经理。他调动时,职工们都舍不得让他走。
贺师傅是一个脾气耿直,行事低调的人。
他在华亭工作时,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了赵县长。赵县长当着好多县上领导的面称他为老师,贺师傅有点受宠若惊,不知所措。赵县长说他年轻时在泾川一个公社当放映员,在平凉培训时贺师傅给他们讲过课,并询问了他的工作、家庭及生活情况,说有事找他。后来,在一次全县科级干部大会上,已经当了县委书记的赵还特意介绍了他,邀请他到前排就坐,但始终没能叫动他。
“您有这么打硬的关系,就没找过赵书记给您办过事?”
“赵书记人家是大领导,整天忙公家的事,我咋能去打扰呢。我这个人脾气倔,轻易不求人。赵书记后来升任平凉市副市长,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在单位开会,贺师傅不习惯在领导位置上坐,总是和其他职工坐在一起。文化局开会,下属单位领导都坐在主席台上,唯有他一人坐在下面普通职工的座位上,局长三番五次地往上叫,贺师傅就是不上台,以后只好随他去。
年8月,中央电视台二套《魅力中国城》陕西榆林对阵甘肃平凉,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为了向全国人民展现崆峒武术,导演组派人到华亭选拔太极拳参演人选,老贺、老王、老秦三人进入初选,贺师傅主动放弃,最后老王参加了比赛,上了央视,名声鹊起。其实,贺师傅的太极拳比老王老秦都学得早,还是他们的师傅呢!拳友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可贺师傅总是笑呵呵地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出头露面,把机会留给老王也挺好的。”
贺师傅脾气直,但他有一颗热心肠。
贺师傅太极拳打得好,想跟他学拳的人还真不少,他总是有求必应,耐心指导。他除了太极拳造诣颇高,其他的像太极棍、太极剑、太极扇样样精通,你想学啥他都会给你教。
贺师傅爱棍是出了名的。他喜欢自己加工太极棍,家里制作太极棍的工具像锯子、推刨、刮刀、砂纸等一应俱全。他经常约棍友到山上去寻找做棍的木料,拿回家自己加工。现在城里做棍真不容易,他是在煤气灶上熏好棍,再加工。
他每做好一条新棍,就拿来展示,大家争相围观,评头论足,场面好不热闹。贺师傅做的棍材质优良,笔直端正,油光铮亮,人见人爱,有人看见他的棍爱不释手,他就大方地说“你喜欢就拿去吧!”他说他前后做过四十多条棍,把二十多条送人了。
贺师傅生活非常节俭。
他有退休工资,爱人是退休教师,儿女都有工作,家庭经济宽裕。但他是困难时期过来的人,生活上长期养成了俭朴的习惯。前几天,他穿了一件发白的蓝运动服,说穿了二十多年了,拳友劝他扔了买新的,霍师傅说又没破还能穿。几年前,儿子回来看见他穿了四五年的运动鞋都破了,走时顺手提到垃圾仓里扔了,他当时非常生气。过了一个小时,儿子提了一双乔丹牌新运动鞋回来了,说:“爸,你现在满意了吧!”搞得他哭笑不得。
贺师傅特别疼爱他的孙子。
每当说起孙子,他总是滔滔不绝,喜形于色。孙子上小学时,有一天儿媳妇说:“爸,你看,你孙子一学期写了六篇作文,有五篇是专门写你的。”贺师傅接过孙子的作文本一看,都是写他打拳舞棍练剑的,还有在家练毛笔字、做太极棍的。他的孙子也挺争气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考进了华亭一中实验班前十名,他说明年一定会考上名校的。每个周末,贺师傅都要亲自下厨给孙子做一顿爱吃的好饭。孙子也特别亲爷爷,来时不忘给他带一件小礼物。
有时候,孙子也冷不防当众“告黑状”,使他尴尬不已。有一次过年,全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孙子突然当着全家人的面说:“你们都不知道,我爷爷把你们给他买的黑盒子烟偷偷拿到烟酒门市部,换成了黄盒子的烟抽。”此话让大家一愣,随后招来了儿女的一顿数落:“我们给你买的是黑兰州烟,让你抽点好烟对身体好,你却换成了便宜烟,以后给你不买好烟了。”贺师傅气得瞪了孙子一眼,孙子看到爷爷受了气,便机灵地端起一杯酒给爷爷敬,贺师傅气笑了,一家人又其乐融融。
贺师傅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退休二十多年,太极拳打了近三十年,他带过的徒弟遍华亭,多名弟子参赛获奖,可他淡泊名利,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他常说:“我们有幸赶上了太平盛世,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有工资有医保,我们把身体锻炼好,不给政府添负担,不给家人添乱,知足常乐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党的二十大刚刚结束,向中国式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离退休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像老贺师傅那样保持乐观、豁达、向上的生活状态,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立足家庭、社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把自己有限的“余热”奉献给党和人民的现代化事业。
祝老贺师傅及全天下所有老人健康快乐长寿幸福!
年10月
作者简介:王玉新,甘肃华亭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华亭一中退休高级英语教师。年参加工作,一生从事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近四十年。爱好文学,业余喜欢写作,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游记等各类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