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大方县以开展全国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探索“四个四”机制,推进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大方县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称号,全县已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6个,全国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试验试点村8个,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文明乡镇6个、卫生村6个、村规民约示范村20个、文明村1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14个。
发挥“四个作用”强化治理保障
发挥乡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制定以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两带三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组织体系、队伍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监测体系“五大体系”建设。探索“跨区组合建总支(党委)、突出功能建支部、延伸服务建小组”机制,建立联村党委6个、党总支98个、党支部个,划分党小组个,构建了联村党委(党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组织机制。
发挥基层政权组织主导作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治理权责清单,厘清乡镇和基层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制定基层自治组织承担工作事项清单及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健全落实乡镇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履职履约双向评价机制。截至目前,共明确村级基层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14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20项,村级创建达标保留项目9项,盖章证明指导目录7项。
发挥村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制定“村民代表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会决议”制度。健全以《村民公约》《村民自治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机制,采取民情恳谈、群众议事日等形式,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创新“村委网格村民代表”管理模式,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计成立各类自治组织个、小组理事会个,选举自治委员会成员名、小组理事会成员名。
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规范行为、表达诉求”作用,制定落实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政策,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整合部门派驻乡镇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事项,搭建集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治理平台。比如,奢香古镇采取“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拥有58人的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场,为群众接单服务次。
补齐“四块短板”夯实治理基础
补齐治理队伍短板。创新“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按照“一个村民组一名督导员”标准,从农村致富能手、乡贤寨老、两代表一委员、离任村居干部、复员军人等人群中,选聘乡村治理督导员名。同步建立绩效考核和培养机制,对工作成效突出、表现优秀的督导员,经考察合格后纳入党员发展对象或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对特别优秀且符合条件的督导员,按程序选为村干部。截至目前,有21名督导员被选为村干部,名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名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万元,按照一个文化小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群众舞台、一套体育设施“五个一”标准,全力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乡村文体广场覆盖率达82.3%。采取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和利用公产解决一批的方式,投资1.3亿元对全县个村级活动阵地进行提质改造,公共服务硬件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补齐环境卫生短板。创新农户每月出资1元、村集体补贴1元、乡级财政奖励1元的“三个1元”机制,成立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治理奖励基金,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资金万元,形成“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新格局。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健全落实垃圾清运处理长效机制,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4个,启用赤水河流域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6%。
补齐智能信息短板。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服务”智慧平台,推动群众生活、法律等服务从实体向网络延伸。健全落实“扫描积分”机制,通过开发“智慧管理程序”等方式,设置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网上公示等板块,引导群众利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