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方县东关乡龙泉村恒大幸福35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大棚整齐地排成一排。大棚里,村民们正在给栽种的葡萄松土、施肥、剪枝……现场一片忙碌。村里发展起了大棚水果,这得益于龙泉村加强人才培育,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和“三农”技术人才队伍。据介绍,年中旬,龙泉村党组织力量薄弱,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同年7月,该村通过召开群众会推选罗大友担任龙泉村党支部书记,由于经历丰富,又懂经营、善管理。龙泉村围绕“教育培训、跟岗锻炼、帮带提升、激励保障、考核管理”5项机制,大力培养农村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育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5名。其中,致富带头人2人,大学毕业生2人,退役军人1人。同时,龙泉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培养有技术、懂管理和善经营的种植、养殖新型农民20余人,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技术人才队伍,加入到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依托毗邻县城、交通便利等优势,再加“农旅一体”经济的迅速发展,龙泉村抓准时机、瞄准方向,目前,龙泉村已发展采摘式杨梅园、葡萄园、草莓园余亩,带动户人致富。”东关乡党委副书记李加定说。人才聚,产业兴。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柱,产业的兴旺也离不开人才支持。该村依托大方县实施的“春笋工程”,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建立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村支“两委”积极加入到合作社,共同扛起领办责任。在合作社带头人、大学生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育后备村干部,让品德好、能力强、有担当、能致富的优秀人才进入村支“两委”工作,因地制宜谋发展,引领支部抓产业,带动群众创增收。丁成橙就是其中一位加入到村级后备干部库的95后大学毕业生,自到村跟岗锻炼以来,他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加到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中,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目前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村级后备干部。此外,该还通过“老乡会”“茶话会”等形式,邀约致富能手、经商人士、乡贤寨老、优秀党员、技术人才等共话家乡发展、共商致富之道、共办发展之事,鼓励能人贤士回乡创业,用好用活社会资产。目前,该村已撬动社会资金50余万元,整合土地22亩发展村集体采摘园。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突出问题。“仅葡萄园和草莓园带动就业人口20余人,年务工费用达20余万元。草莓采摘园每年盈利5万余元,利益联结25户村民。”葡萄园负责人周彭雪说。作为党支部培养的种植新型农民,如今,周彭雪在葡萄种植方面已成长为当地的“土专家”。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带动下,去年。聪聪杨梅种植园负责人丁希君还发展种植了东魁和黑炭两个品种的杨梅10余亩,目前已挂果,今年预计收入在5万元左右。“杨梅种植园每年带动多人次务工,每天的工资是元,村民们既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又能够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丁希君说。在龙泉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该村集体经济已累计达.5万,人均收入达元以上,村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村容村貌逐步改善,走上了“产业强、农民富、村庄美”的振兴之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