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方县鼎新和平村,贫困户张怀祥从地里刨出一个重约11.2斤的魔芋。手捧大魔芋,张怀祥乐开了花。
“我这小块林荫地,栽苞谷、栽豆子不出产量,去年在里面种了棵魔芋,没想到产量这么高,要挖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要卖元左右,比种啥都划算!”张怀祥说。
自古以来,大方县鼎新乡群众就有种植魔芋的传统,但以前的魔芋种植呈边缘化、零散型,因形不成规模,带动效果也不好。
近年来,鼎新乡将发展种植魔芋作为带动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魔芋种植。为全面推进魔芋种植任务,该乡迅速流转土地、协调种子、引进龙头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火力,抢抓农时,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连片种植魔芋亩。
“从周边乡镇种植魔芋的收成情况来看,亩产接近斤,按市场价2元一斤计算,收入可达近元,是玉米收入的3倍。”大方县鼎新乡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乡25度上以的坡耕地就有近2万亩,在这些坡耕地中,适合栽种魔芋的坡地不下亩。
为何不依托丰域的坡地资源,发展魔芋种植?
这笔账一算,在今年产业结构调整中,鼎新乡把魔芋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之一进行打造。2月28日,记者来到鼎新乡黑泥村凉水井组,樱花绽放、菜籽飘香,数十名群众置身在花菜丛中,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地栽种魔芋,翻土、播种……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把时间抢回来,把效益挣上去。“今天到地里参加魔芋栽种的村民比昨天多了16个,人多力量大,再过几天,我们村的亩魔芋将全部栽完。”黑泥村支书宋颂告诉记者。
“乡村两级都很重视魔芋产业发展,流转土地,协调种子,还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工作,给我们合作社增添了发展的信心。”在鼎新乡风景村千亩魔芋种植基地里,项目实施主体芦笙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建对记者说。
据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鼎新乡引进龙头企业,实行订单栽种,彻底解决了群众关于销售难的问题。
“去年,担心栽魔芋卖不出去,我仅零星栽种一点。今年听说魔芋实行订单种植,并且有技术人员跟踪指导,所以我在合作社入股了元,这些天都在基地务工,每天还能获得元的小工费。”对于发展魔芋种植,水塘村哈包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文美信心满满。
截至目前,该乡现已栽种魔芋余亩,目前栽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在三月中旬将全面完成魔芋栽种工作。
李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闵建华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