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方县达溪镇以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为抓手,积极发展白菜、香葱、辣椒、天麻、香菇、皂角树等特色产业,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寨村:蔬菜合作社带动老百姓增收
达溪镇新寨村蔬菜合作社采用生物有机肥料,发展生态无公害蔬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成功带动周边老百姓发展无公害蔬菜多亩。该合作社种植蔬菜共有辣椒、西红柿、莲花白三个品种,主要销往四川、广东等周边省份,以及本省的安顺等地。
晏忠琴是蔬菜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蔬菜采摘季节,每天带动的务工人员有二三十人,每个人的务工费是元以上,采摘季,蔬菜基地所发工人工资多达20多万元。对于在新寨村土生土长的晏忠琴来说,家乡的发展,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每天不低于多元,比外出打工都强。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还可以照顾一家老小。”这对于她来说,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达溪镇新寨村蔬菜合作社种植的西红柿
达溪村:退耕还林种植皂角树
达溪镇达溪村在种植模式上下功夫,采取“平台公司+村社一体+党支部+农户”的模式,在1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项目,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发展皂角树种植,产业发展得到了群众大力支持和认可。
家住达溪镇达溪村的李恒敏告诉记者,年开始,按照当地党委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要在全镇发展亩亩皂角树种植。“这么多土地,荒废了也可惜,现在把它种植起来,对我来说又是一大笔收入,退耕还林每亩地可享受国家补助元,接近产粮收入,在自家土地种树又能卖钱,一天务工还有80元钱,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开销算是有了着落。”李恒敏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达溪镇已完成退耕还林,发展皂角种植余亩,皂角树栽种正有序推进当中。虽然种植皂角在“见收益”上有一定周期,但谈及长远利益,达溪镇林业站负责人杨世兵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种皂角等于种‘摇钱树’,皂角树全身是宝,第三年以后可采收皂角刺,皂角刺的中药名为‘天钉’,亩产30公斤,现在的市场价50元/公斤左右,第七年后可挂皂角,盛果期亩产公斤,市场价50元/公斤,皂角树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杨世兵告诉记者,此外,还可以利用皂角地套种辣椒、白菜等,通过“长短结合”的方式,既增补低效期收益,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最主要的是还能增加群众收入。
达溪镇达溪村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发展皂角树种植
坝子村:“小天麻”成“致富果”
达溪镇坝子村利用环境、气候、海拔等地理优势,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天麻产业,带动40户多人增收,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发展格局,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大方县祥群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进祥告诉记者,我们采取林下仿野生栽培的方式种植天麻,十分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我们去年冬天种下的天麻在今年初有了很好的收成,村民们提高了收益,今年村民们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吕进祥介绍,“以今年年初的产量和收益来说,合作社种有天麻0亩左右,一亩能收15公斤左右干品,总产量有3万公斤左右。在天麻采收期,平均每天有30多人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有80到元的工资。”吕进祥说,大伙儿不仅提高了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不耽误照顾家庭,村民都非常高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予谦
编辑刘娟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