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人员杨国艺的日与夜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06/5214886.html

9月16日0时18分,大方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杨国艺被放在枕下的电话吵醒,要求其马上收拾行囊,早上6时大方县客运站集合,穿上防护服赴织金转运隔离人员。

“接到电话后,心情既激动也紧张,还有些放不下、不舍得和不忍心——工作计划被打乱了,不得不劳烦其他同事,放不下;大孩才4岁、小孩才4个月,不能陪玩了,舍不得。”杨国艺告诉记者,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妻子又要照顾家庭又要照顾孩子,不忍心。妻子是学医学检验的,她更多的却是担心杨国艺的身体健康,一再叮嘱要做好个人防护,家里面她会管好,让杨国艺放心。

和杨国艺一样,从县直各单位抽来的10个人,16日早上6点准时在该县客运站集合,穿好防护服等待出发,后因抗疫形势变化,都没去成织金。9月19日下午,杨国艺接到了大方县防控办的电话,要求立即赶到大方县同心职校隔离点报到。向单位领导报告后,把手里的工作作了移交,就收拾行囊出发了。

来到大方县同心职校,吃过晚饭后,在明确好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和做好个人防护的有关事项。杨国艺被分配工作是垃圾清运,就是每天要及时收集清运被隔离人员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平时也是和被隔离人员一同住在隔离区里。

当天晚上采集完核酸后,23时30分许,杨国艺就穿上防护服投入战斗,大号的医疗废物垃圾袋,不一会儿就被两栋6层的宿舍楼垃圾物填满。数十分钟后,穿上防护服干活的杨国艺就全身湿透,护目镜、防护面屏雾得看不清楼梯。还要一手提着几十斤的垃圾袋,一手拉着护栏下楼,当天晚上从收完垃圾到装进垃圾车,脱完防护服回到宿舍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

时光匆匆,一晃眼进入同心职校隔离区已一个星期。“回想起来,除了日复一日地体力劳动,留下最多的是满身的疲惫酸痛,还有对家人的思念。”杨国艺坦然。“作为一名党员,越是急难险重的时候就越是发挥先锋模范、锤炼党性的时候。”

“一个星期来,大家团结协作,干起活来都不惜力气,个个搞得筋疲力尽、全身酸痛,但看着两栋六层的宿舍楼日复一日地产生大量垃圾,又被我们清运组日复一日地收集、打包、消毒、捆扎、清运、装车,每天为隔离群众营造出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杨国艺欣慰地说。

垃圾清运是辛苦的,白天要清运两次、晚上要装车一次,而且必须要穿好防护服在汗水的浸泡和满眼雾气中来完成,很多时候为了抢时间抓进度,避免和其他工作组的同志因为交叉而产生感染,饭都顾不上吃,回到宿舍就以零食充饥,有的同事忙完一天累得睡不着觉,但第二天依然按时出动,无人迟到。

“我们是在最危险的地方,干最脏的活。”有同事打趣道。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杨国艺被N95口罩勒得鼻梁红肿、脸部产生凹痕,但想起之前援鄂医务人员最美的模样,心里是温暖的。

“我们大家都收到了与阳性病例产生时空交集要求‘三天两检’的短信,但大家都付之一笑,我们在这里是按时一天一检。”杨国艺告诉记者,除了清运组外,每个组都是全力以赴。物资配送组不论多晚都及时“送货上门”;消杀组不论白天凌晨都按时进行“地毯式”消杀;后勤保障组天不亮就开始准备餐点;医疗保障组连夜进行核酸检测、心理疏导等。

生活在隔离区,奋战在隔离区,从早忙到晚,防护服不身。“我们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才能战胜疫情。”得知省会贵阳封控的小区在不断解封,隔离群众在陆续返家,杨国艺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 整理

编辑夏民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