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新快报记者朱清海
■图片:受访者提供
“经我手确诊的病人,能转就转到我们(毕节)三院来,我想把病因搞清楚,医院。”2月15日,医院援黔专家、医院副院长周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返岗工作的第22天。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他,对团队,“现在就是打仗,我带头上战场”;对病人,“他们有心理压力,做好心理沟通、疏导很重要”;对家乡,“我想过支援湖北,但这里也需要有人站岗”。
■毕节三院开展收治患者及防护演练。
“这是一场战斗,我准备好了”
除夕夜(1月24日),周强在家和80岁的老父亲干了一杯酒,大年初一他就匆匆踏上了奔赴贵州毕节的高铁。初一晚上7点半,他抵达毕节。半小时后,他出现在医院(下称“毕节三院”)疫情防控分工会现场。
接下来的数日,周强工作可谓“争分夺秒”。
初二凌晨,他参加了一场远程电视会议,医院床位、人员、物资储备等情况;上午,他参加毕节市抗“疫”工作部署;下午2点,在他安排下,毕节三院发热门诊开展了一场收治患者流程及防护演练活动,用他的话说这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初四(1月28日)早上7点,“接到电话,大方县发现疑似病例。”身为毕节市市级专家组副组长的周强立即赶到大方县,主动提出“去病人床边诊查”。他和专家组另一位副组长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现场认定病人属于“高度疑似病例”。最后,这位病人被确诊为毕节市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经过及时救治,病人情况已有所好转。
与此同时,周强还通过现场及远程会诊,指导黔西县、金沙县和百管委三地新冠肺炎诊疗及院感防控。
“我们是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1月29日23:30至次日02:30,周强医院协同三名市级专家确诊了2例新冠肺炎病例。在返岗的22天时间里,他参与会诊25人次,在确诊的15例病例中,有13人转到毕节三院收治。
“考虑到病人有心理压力,及时沟通、疏导,做好病人的心理工作特别重要。”在收治的病例中,有几位病人给周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心理压力大,心情特别糟糕,有些沮丧。”查房过程中,他会特意在心情不好的病人床边多停留一些时间,“我们聊了很多,也给他解开了心结,心情好,病也好的快一点。”他说,病人心理上“减负”,病情也开始好转了,在他看来“我们是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有责任把他们照顾好”。
“我对团队充满信心”
1月30日,毕节三院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周强和副院长刘启材负责组建了由传染科、呼吸科、心血管科、重症医学科团队组成的新冠肺炎诊疗团队。
“这个时候,我是医生,不能退更不能躲。”周强对治疗团队的成员说,“现在就是打仗,团队负责人需要带头上战场。”当初选人,他提出“优先”考虑两类人:一是共产党员,二是各科骨干。团队里有一位心血管科的姜坤医生,“当初是我点的将,他敢担当,遇事冷静,在救治工作中身先士卒,到现在一直没下火线。”
“能转就转到我们三院来。”周强说,他的愿望是,“经我手确诊的病人,我想把病因搞清楚,看到他们恢复健康,医院。”
“我想过报名支援家乡湖北,但是这里也需要有人站岗。”周强说,目睹身边的临床、护理、后勤、行政人员不分日夜,战斗在疫情一线,“我对我们团队充满信心,一定能打赢这场仗。我特别感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