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县党建引领促业兴民富村美

深秋时节,走进大方县兴隆乡青杠村,成片的韭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平坦的柏油路蜿蜒伸展穿村而过,白墙黛瓦的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近年来,大方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大党建引领,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聚焦强基固本、大抓基层,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大方县雪榕有限公司海鲜菇生产车间。罗大富/摄   筑基础,锻造振兴“堡垒”      按照“村务共商、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矛盾共调”原则,大方县银川村、杉坪村、店子社区和栖凤社区组建成立联村党委,“强村”帮带“弱村”,共同推动思想、队伍、产业等各方面整体提升,鼓起了村里的“钱袋子”,也带来了村民的好日子。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建好,更要充分发挥作用。大方县通过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达标党支部进行抽查检查,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县共优化设置基层党组织个。      今年初,结合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大方县启动软弱涣散党组织全覆盖排查识别工作,将27个村(社区)党组织纳入排查对象。按照“村村走到”“一村一策”“评估验收”“巩固提升”等环节,以治“软”、治“弱”、治“散”为切入点,强化分析研判,找出病根病灶,对症开出药方,通过明确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以上的县直帮扶单位结对“四个一”措施,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整改到位。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方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得到不断提升。      强队伍,建好振兴“智库”      “我们要把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和打造‘印象木寨’乡村旅游充分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搞好农家乐,让乡亲们既种好庄稼,也做好‘生意’。”核桃乡木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姚芳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村民对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确定木寨社区发展思路。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选好村级“领头雁”,发展才有“主心骨”。“核桃乡现辖9个村(居),储备有村级后备干部69名,归乡人才8名,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人才基础。”大方县核桃乡党委书记张忠发介绍。      聚焦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大方县坚持“政治过硬、着眼长远、群众公认、择优比选”的原则,从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双好双强”优秀人员进入村(社区)“两委”队伍。      同时,探索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育“春笋工程”,配套建立教育培训、跟岗锻炼、帮带提升、激励保障、考核管理5项机制,通过“点单式”设置课程、“供需式”组织培训、“滴灌式”精准授课的方式,培训村级后备干部余人次,着力打造了一支能够带领农村人办好农村事的村级干部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人,从源头上破解乡村发展人才“瓶颈”,为乡村振兴引入人才“活水”。      兴产业,点燃振兴“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      按照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大方县依托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文化属性,选好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与各类产业跨界融合,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休闲礼品转变,农业生产向创意设计、健康养生等产业延伸,让特色产业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走进雪榕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拌料、装袋、灭菌、运输……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以前在外面打零工,一个月也没多少钱。现在,在村里领办的基地务工,每天元,几乎天天都有活干,一个月至少有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猫场镇箐口村村民张青文笑着说。      产业发展快,全靠组织带。大方县坚持把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农业产业生产和发展需求,依托村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以劳动务工、政策红利、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利益联结了23.5万农户,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大方县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个,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0家,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7个、贵州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点13个,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1.62亿元。      通讯员项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红梅编辑孙蕙编审付松杨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