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星宿乡麻岭村一带的崇山峻岭。“种植成功了,等技术成熟,我们就可以带领老乡一起大规模种植了!”11月27日,大方县星宿乡的崇山峻岭迎来久别的冬日暖阳,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头洋溢着别样生机。一大早,麻岭村村主任娄昌友一刻不停地在自家林地里进进出出,今年他尝试种植的冬荪迎来了采收。“一到冬天,这林子里可就热闹了。我们通过在林子里种冬荪、中药材、魔芋,养蜂,可以让一片林子实现采伐林木和种植、养殖的多重增收,既守住青山在,又增加经济来源,这条路子走对咯!”说话间,娄昌友看着眼前自己亲手栽下的柳杉,回忆涌上心头。麻岭村试种的冬荪迎来采收。山多,是大方县油杉河的符号,而星宿乡麻岭一带最为突出,依山而居,以山为名,散落在这一带是村子名字里都带着“山”“岭”字,有着“七山八岭”的称号。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土地破碎,丰富的木材成为当地各家各户的经济主要来源。然而,以前大多群众生态意识较弱,“只砍不种”的过度伐木行为,导致大量林木资源减少,生态灾害时有发生。
“大树被砍完了,环境也乱糟糟的。尤其是90年代,蹲在家里赚不到钱,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留下来的都是手里没有技术的和年纪大的。”面对光秃秃的山,心里不是滋味,娄昌友感慨“还是要种树!自己的家园要守好,有树才有希望。”麻岭村村主任娄昌友(右)给儿子讲述曾经种树的故事。30多年前,娄昌友拿出家里仅有2万多元的积蓄,在当地林业站支持下,一次性买了近4万株柳杉苗种在荒坡上。夫妻二人,3个月种了多亩。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也纷纷加入义务植树的行动中。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深入推进,麻岭村生态得到有效提升,曾经的荒坡又披上绿装,为当地群众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效并存的致富路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娄昌友曾经亲手栽下的柳杉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今年,林业部门审批给他立方的可采伐指标,靠卖木可以获得十几万元收入。“星宿乡油杉河一带是赤水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喀斯特地貌显著,土地贫瘠破碎,农业产业发展受制于地理条件。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群众增收。我们一方面通过易地搬迁政策有效解决群众生活生产问题,另一方面大力聚焦林下经济产业,合理开发林下空间,让山林增值,让林区林农增收。”麻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安华介绍。麻岭村林下冬荪。近年来,星宿乡立足本地实际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脱贫主导产业发展与引导支持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坚持“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布局,初步形成高山冷凉蔬菜、花卉、魔芋、经果林等主导产业,实施退耕还林亩,推进发展林下天麻、方竹、冬荪、林蜂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盘活森林资源,释放产业效益。娄昌友(左)带儿子查看冬荪长势,并期望以冬荪产业为乡亲们扩宽增收渠道,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发展建设家乡。山还是那山,林子里却焕然一新。如今,麻岭村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在全村林下和撂荒土地上发展种植魔芋亩,利益联结脱贫户35户人。同时,群众自发组织通过“庭院种植+林下种植”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建成30余亩中药材育苗基地,大力培育药材种苗、种子,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多亩,户均产值上万元。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采丽编辑唐怒娇编审方春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