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石碑。本报记者潘旭涛摄
十八洞村以前的路。资料图片
龙先兰夫妇在查看蜂巢。龙艾青摄
十八洞村现在的路。本报记者潘旭涛摄
年1月17日,十八洞村村民清点发放的产业收益金。新华社发
苗族老人龙德成住在大山里,不用公历纪年,甚至不晓得今年是年。但有一个年份,她张口就能说出——年。
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在龙德成家门前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今年深秋,记者寻访龙德成家。当天下着雨,老人说,这要是以前,在屋里还得打把伞。
墙上的照片里,龙德成坐在总书记身旁。她指着照片问:“你看,和那时候比,我有凹久(苗语,意即什么)变化?”
没等记者答话,她忍不住笑了:“我变年轻了,皮肤变好喽!”
岂止年轻了。记者发现,跟照片相比,她的眼神更明亮、更自信了——正如十八洞村6年来的改变。
“唯一的电器就是这盏5瓦的灯泡”
龙德成家贴着好几张她在天安门前的照片,是两年前她到北京录节目时拍的。一聊起这事,她就激动,语速加快,因为那是她第一回乘高铁、坐飞机。
过去,她出个村都不容易。
养猪的都盼猪肥,可在十八洞村,养猪户怕猪太肥。没通公路,汽车进不了村,一头猪要五六个壮汉往外抬。进出村子,顶多骑个摩托车。路是砂石铺的,一不小心就会翻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当年的路是啥样?很多来采访的记者都想看看老照片,可村民手头没有,本报记者也只在村部的展览馆里找到几张。年前,年轻人全跑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老人孩子没手机没相机,外人也不会来,所以十八洞村缺老照片。
这回,记者坐车进村,汽车驶过双车道水泥路。下了车,脚底是平整的青石板路。
十八洞村成了“精准扶贫”首倡地,名气大。路通了,游客也来了。龙德成有了新身份——十八洞村“形象大使”。她和老伴在家招呼游客,因为经常要跟人合影,老伴还把掉了多年的牙给补上了,“这样拍照好看点”。
也不光为了好看。“这几年生活好了,望着好吃的鱼和肉吃不得,心里急呢。”老伴说。
十八洞村还有一位“形象大使”石拔三,习近平总书记曾称呼她“大姐”。
记者来到石拔三家。进门就遇见一拨游客,他们正盯着讲解员指的方向,那是从房梁吊下的一个灯泡。讲解员说:“总书记来的时候,石家唯一的电器就是这盏5瓦的灯。”
现在呢?电冰箱摆在客厅,平板彩电挂在墙壁,电饭煲正煮着饭。不只添了电器,厨房和茅厕也改造了,尤其是茅厕,两条木板一个坑换成了抽水马桶。
石拔三叹气:“以前太穷!”
有多穷?村里老人说,别村的女人生孩子后喝红糖水,可在十八洞村,哪有钱买红糖?只能从炉灶上刮点灰,给产妇泡水喝。
这个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人均耕地0.83亩,那地都是从狭窄的山坳沟壑间扒拉出来的。
在当地,十八洞村“大名鼎鼎”,因为它有个特殊的“年俗”:每到年根,村民们就背个麻袋四处乞讨,远的能跑到公里外的省城长沙。
直至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也才元,而年已涨到元。房子修整一新,无线网络覆盖全村,银行、电商服务站开到了家门口。
村民们都说,变化是从年开始的。
“只有两颗星,还让不让我讨老婆了?”
年11月,十八洞村兴起一股返乡潮。
当时,很多在外地的村民看了总书记来村里的新闻后,赶紧往回跑,目的就一个:回村分钱。施进兰是其中之一。
“大家琢磨,总书记都来了,上头肯定会拨下来一大笔钱,不要白不要。”施进兰告诉记者。
“失望!”她说,压根儿就没有大家想象的那笔钱。
更让他们失望的是,年1月,精准扶贫工作队进了村,队长叫龙秀林。
龙秀林是谁?“县委宣传部的。”施进兰说,“村里人私下骂,他没资金没项目,光有一张嘴皮子。”
龙秀林没理会这些:“总书记说了,十八洞村扶贫不能搞特殊化,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
4个月后,施进兰当了村主任,明白了县里派来工作队的用心:“扶贫先扶志,‘等靠要’走不通。”
怎么扶?给穷户扶志,哪有那么轻省!
村里打算给每家每户院子铺青石板路,村民不用出钱,但必须出工,自己搬水泥、石材。就算这样,有的村民还是不干活,坐在家等着村里给他把路铺好。
“到了最后期限,我们准备把石材拉走,他一看,急眼了,上赶着把东西搬回家。”施进兰说,不能把一些人养成贫困户。
龙秀林和村干部们想出了“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的法子。村民之间相互评议、打分,再根据得分定星,最后把星级牌贴在各家门上。
村里改造电网,要在村民施六金地里竖一根电线杆,他坚决反对:“不给补偿金,吉里卜(苗语,意即免谈)!”
村干部商议,要不就改一下施工方案吧。可怎么弄都绕不过施六金那块地。“趁他不在家,我们把电线杆竖了起来,他发现后大闹村部。”施进兰说。
年底,首次星级评比,施六金倒数第一。农历小年,星级牌挂到他家门上。施六金住村口,人来人往,他觉着很没面子,当晚就悄悄把牌子摘了。“只有两颗星,还让不让我讨老婆了?”他跑到村部认了错。
后来,村里要修停车场,施六金主动让出家门口1亩多的水田。“脱贫像打仗,打仗就要有牺牲。”施六金的变化让左邻右舍惊掉了下巴。
他没想到,牺牲很快有了回报。年,施六金办起“苗家乐”,成了全村离停车场最近的一家,生意那叫一个火!今年,他又扩建了“苗家乐”。
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脱了贫,还脱了单。去年9月24日上午,“咯吱咯吱”的抬轿声由远及近,十八洞村鞭炮响起、唢呐齐鸣,44岁的施六金结婚了。
这对十八洞村来讲可是大喜事。村里多户人家,过去40岁以上的大龄光棍就有37个。村子穷出了名,哪家姑娘愿意嫁进来?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还专门询问了十八洞村“脱单”情况:“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
现在,全村半数大龄光棍都脱单了。
“就算离婚,也要创业!”
提起农家乐,就得说说杨超文。
“你一定要采访一下杨超文。”一位驻村干部说。
“为什么?”记者问。
“他身上那股劲,是脱贫中最需要的。”
6年前的11月3日傍晚,在浙江台州打工的杨超文正边看电视边吃饭,突然,他两只手抖得端不住碗。
“看到总书记去我们村的大新闻,我不敢相信!”杨超文说。他激动不已,认定十八洞村的机会来了,下决心返乡创业。
年,杨超文创办了十八洞村第一个农家乐。那时,进村公路还没拓宽,游客不是很多,农家乐开了一个月就倒闭了。
杨超文的妻子留在台州打工,天天劝他放弃创业,甚至以离婚相威胁。“就算离婚,也要创业!”杨超文说。他坚信十八洞村发展潜力大。
年,在龙秀林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杨超文申请到5万元贴息贷款。他买了辆三轮车,用来运菜。每次菜都装得满当当,杨超文埋在菜里,远处看去,只有一车菜在动。
曾经也是贫困户的杨超文晓得,好日子不会凭空蹦出来,他很拼。一次,有个户外“驴友团”凌晨两点到店,杨超文立马从床上爬起来,点火做饭。“创业不易,那几年我累得只剩一点皮肉了。”他对记者说。
杨超文店里人气越来越旺,最多的一次,他摆了苗家传统的“长龙宴”,招待多位游客,请来帮忙的村民就有十几个。
生意好了,杨超文常把客满的照片和视频发给妻子。坚持发了半年,妻子终于被打动,回来了。
打拼3年,杨超文还了贷款,开了分店,买了汽车。
看杨超文赚了钱,村民们动了心。
年,十八洞村只有两处农家乐,如今发展到十几家,记者发现家家爆满。3年前,全村一年游客总共才几万,去年增加到30万,而今年前三季度,游客数量已超过30万。
“怎么不讲一下‘精准扶贫’呢?”
也不是人人都做农家乐,龙先兰就选择了养蜂。
一见记者,32岁的龙先兰掏出手机:“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