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根据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的判断,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指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宏观领域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也是贵州省在国内国际客观变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接的历史背景下必须探讨的议题。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据贵州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贵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城镇化率达49%,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以贵州为代表的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了我国发展所需的要素禀赋水平,使我国国民经济循环的市场重心回归国内成为可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贵州省在“培育内需、夯实内需”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同样,新发展理念也应融入“扩大内需、释放内需”的努力之中,持续推进贵州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做出贵州贡献。
为探索“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背后中国的发展密码,人民网于年7月启动了“大道康庄”全媒体主题调研活动,派出31个小组覆盖全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8月2日至11日,“大道康庄”贵州调研组一行14人深入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采访,省内行程超过公里。在
《
如铁雄关从头越---毕节脱贫,从“五子登科”到“新五子再登科”
》
一文之后,贵州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视角和引领,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贵州基础和潜力进行挖掘,再解锁和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长期以来,“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既要赶、又要转”是贵州面对的双重压力。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根本动力在于创新,以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面对我国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创新同样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贵州纵深推进大数据战略,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努力把大数据打造成为引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货车帮”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货源信息网,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平台;“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打通扶贫、公安、卫计、教育等17部门数据,精准识别贫困户;“智慧法律服务亭”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的智能导引和在线办理。
贵州多彩网旗下“多彩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贵州农产品销路受阻的情况下,创新带货模式,以茅台酒促销路,带动贵州贫困县农产品在全国销售;“朗玛信息”转型深耕互联网医疗,医院为基础,集远程问诊、智能硬件、医药电商医院;“翰凯斯”核心开发自动驾驶智控底盘,通过在底盘上加载不同舱体,实现产品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翰凯斯”工作人员在调试自动驾驶智控底盘。人民网孙远桃摄
毕节市赫章县与贵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核桃技术攻关与研发,鉴别和选育出“黔核5号、6号、7号、8号”四个本地优良品种。在技术赋能下,不仅提高了核桃的质量,还大大缩短了核桃的挂果时间。特别是精心培育出的“黔核7号”已成为赫章人民脱贫致富的大功臣。
落户在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中国天眼”的启用,对贵州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除科学研究之外,贵州还借力“天眼”开发了天文地质公园、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FAST、SKA大数据中心与数据产业,助推地方发展。
以协调增强大循环后劲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通过协调发展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协调”既是发展的手段,又是发展的目标。贵州省在省域范围内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空间与产业,在加强薄弱领域过程中增强了发展的后劲。
“三线建设”是上个世纪60年代做出的具有历史背景的战略决策,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贵州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乾坤大挪移”体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而在新形势下,贵州协调发展也具有了一些新特点。
易地搬迁是新时代的“乾坤大挪移”,改变着贵州的城乡格局和产业格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的海坪街道,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而成立,现已是野玉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年到年,海坪街道已分3期共安置周边乡镇易扶搬迁群众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在这个被称为“千户彝寨”的地方,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与党建体系等。
幸福二村是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以来,投资建设的若干个移民新村之一。为了能让易地搬迁的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挪穷窝、换穷业”,恒大给居住在幸福二村的住户每户配套了两个大棚,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供产销”一体化经营,使得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每个月领工资,当起了上班族。
大方县恒大幸福二村及配套蔬菜产业基地(无人机照片)。张俊松摄
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及贵州高质量发展,贵州正研究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完善毗邻区域省际间合作机制、优化省内区域合作机制等。
以绿色引领可持续发展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在发展理念上没有认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贵州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资源要素配置的绿色重组,在发展中体现了自然系统的价值性,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形成新的绿色生产函数。
位于毕节市的草海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一度由于人类活动,草海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年以来,威宁县围绕“治山、治水、治环境”工作思路,以“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为路径,推进草海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成效:入湖污染负荷大幅削减,水质呈向好趋势变化,鸟类栖息觅食空间得到拓展,保护区鸟类种类和综合治理区森林覆盖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草海治理工作需要聘请对草海进行巡查和监管的管护员,带动了周边部分百姓的就业。
毕节市威宁县草海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网王政淇摄
威宁县观风海镇东南面的沙子坡林场,曾是一片黄沙遍地的荒坡,这也是这片土地被称作“沙子坡”的原因。自年起,威宁县林业部门在沙子坡一带实施“人工造林”工程。经过30多年的时间,终于把这片石漠化严重的“不毛之地”变成一块镶嵌在乌蒙群山之中占地2.7万多亩的“绿色翡翠”。生态夯基才有可能发展林下经济,从年8月开始,威宁林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林场种植赤松茸,现在种植的赤松茸有亩,亩产近2吨,带动周边80余户群众务工,其中有30多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六盘水水城县新街乡的村寨里,以前各处猪圈茅厕,臭气熏天,现在是栅栏藤蔓,瓜果飘香。年以来,六盘水市在广大农村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以“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的标准和要求,推进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以开放拓展新发展局面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在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开放”也有了新的内涵和重点。贵州具有深度推进“新开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需要挖掘和发挥内需潜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以形成“双循环”格局的贵州开放性经济。
“要想富,先修路”是对“开放”最朴素也最透彻的表达。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介绍,从年至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到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7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高速公路综合密度上升至全国第1位。近年来,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呈现加速的溢出效应。新基建在贵州如火如荼开展,据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布的数据,年上半年贵州新基建发展成绩显著。
贵州不乏好的农产品。刺梨、红心猕猴桃、大方辣椒、纳雍藤椒、二表哥跑山猪等农产品,品质高、口感好、营养丰富,但好多优质产品缺乏全国及全球知名度,制约了规模化发展;也有的产品产量有限,只够供应局部市场。这同时证明贵州有足够大的发展潜力待开发,需要扩大开放,加快推进本地高质量发展与全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国家现代产业园猕猴桃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人民网杨起帆摄
“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国内开放,省际学习的结果。年水城县有关部门联合从四川省引入红阳猕猴桃试种,由于水城独特的区域小气候,试种的猕猴桃获得了早熟、丰产等其它地方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引进“西门塔尔”和“安格斯”两个国外优质牛品种,是促使养牛业发展成为威宁县雪山镇支柱产业之一的关键之举。国外品种在牛高端部位出肉率、能繁母牛产仔率、牛仔存活率等重要指标上都比当地的牛品种高,市场优势明显,平均每头能卖1.2万元。这也在提示我们,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共享激发新发展活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建设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安排,才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激发新发展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团结,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共建共治共享”既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有力手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三变模式”在贵州多地产业发展中得以应用,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相关主体间的利益联结与共享。大方县甘棠村猕猴桃套种辣椒基地的收益分配方案是:首次分配根据投入占比按龙头企业10%,农户30%,合作社60%进行分配,再对合作社首次分配所得资金进行二次分配,其中,平台公司分配10%,用于日常经营管理支出;村干部绩效10%,用于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村集体提留10%,用于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村集体滚动发展基金20%,用于推动后续发展;农户50%,确保农户增收致富(该部分资金再按3:7比例分配给非贫户和贫困户)。
万达集团从年开始对口帮扶丹寨县,创设践行“企业包县,整县脱贫”模式。万达采用长、中、短期结合,教育、产业、基金并举的创新方式,建设产业扶贫基金、旅游小镇、职业技术学院三大扶贫项目,带动丹寨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结对帮扶纳雍县,通过援助产业扶贫项目、援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派遣驻村书记推进公司援建项目等方式,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万达集团在贵州丹寨的扶贫项目之一: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照片)。人民网杨起帆摄
凤山乡店子社区打造以乡警、乡贤及乡村治理督导员即“三乡”促法治、德治、自治即“三治”的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基层共治机制创新,化解社会矛盾,整治卫生环境,培育文明新风,维护社会稳定。如创新用于卫生文明评比的“三个一元”治理机制,评比卫生文明户给予积分劵奖励,1个积分面值1块钱,农户可凭累积的积分劵在社区“道德积分超市”兑换同等价值的商品。积分券用于领取商品后将交居委会存档,记入农户文明诚信档案。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贵州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创新驱动、易地搬迁、生态优先、交通先行、政企共建……在新的发展环境和历史背景下,需要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贵州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协调增强大循环后劲,以绿色引领可持续发展,以开放拓展新发展局面,以共享激发新发展活力”,在发展中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乡村振兴为重要引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探索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实现贵州更高质量的发展。(作者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