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贵州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编者按:思想引领前路,奋斗铸就伟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定向和亲切关怀下,贵州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奋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风风火火、风生水起,一些方面冲出了“洼地”,有的地方走到了“平地”,部分领域攀上了“高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贵州人民摆脱了千百年缺吃少穿的窘境,世代贫困的宿命被彻底改变,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了“千年之变”,全面小康千年梦圆;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突破基础设施制约瓶颈,开放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推动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以更高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实现历史性进步。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忠诚核心作为学习教育最大特点、最大亮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根本落脚点,把贵州丰富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省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实干诠释担当,以实绩回报恩情。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五年历程在百年党史中不过一个瞬间,却足以绘就改天换地的壮丽画卷、奏出历史性跨越的时代乐章。启航新征程,如今,贵州正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锚定“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奋力闯新路。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必将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提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探索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战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实现了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创造脱贫攻坚“贵州样板”,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千年梦圆,这是一个亘古未有的胜利——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贵州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伟大奇迹,这是一场感天动地的大战——五级书记抓脱贫,每年4.5万余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村入组,深入践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全省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士气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持续打好以农村“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及农村饮水安全“3+1”保障的“四场硬仗”,探索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战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实现了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大方县奢香古镇梯田风光(王纯亮摄贵州图片库供图)山间路畅 富美路广 幸福路长春暖花开的4月,溪河的水暖了,满山的竹叶儿挂着露珠,随风摇曳。这里是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路通了,竹子大批卖了出去。年年砍、年年长,一年能卖10车,大约多吨。”家住黎明村四组的吴兴国栽种竹子多亩,这个“绿色银行”成为全家奔向富裕的源泉。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回忆:“为了把竹子卖出去,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修路了,但真正解决村里的交通问题,靠的还是脱贫攻坚。”通组路建成后,黎明村掀起了“丹霞第一漂”旅游热,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年,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殷殷嘱托化为强劲动力。贵州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连续3年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等行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年8月,贵州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农村发展难题。在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基础上,贵州用两年多时间建成7.87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惠及万农村群众,真正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组组通”硬化路,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组组通”建设带动贫困群众约25万人次,带动增收27.1亿元;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余万亩,带动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个。曾经“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今山间路畅,乡村更美、农民更富。从江县美娥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菇房”的工作人员忙着采收、分拣榆黄蘑,供应各地市场(卢忠南摄贵州图片库供图)挪穷窝 一步跨千年罗建朝是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的新市民,年从晴隆县长流乡搬迁到南兴社区后就当上了保安。去年3月,罗建朝夫妇到食用菌产业基地务工,两人每月都有稳定可观的收入。新市民们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33岁的新市民李臣娣如今成了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的干部,工作之余,她每周都会和伙伴一起直播带货,推荐当地农特产品。贵州贫,很大程度上贫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重要指示,吹响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冲锋号。年12月2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启动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脱贫攻坚“头号工程”。作为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十三五”期间,贵州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成功探索“六个坚持”“五个体系”等行之有效的贵州模式,完成搬迁万人,累计建成个集中安置点,建成安置住房46.5万套,大力创办就业帮扶车间个。在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多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这里安家落户,宽阔的关花大道将社区与县城连接起来,是搬迁户融入城市生活圈的主要通道。18岁的曾泽念随家人从贫瘠的山窝窝搬迁至此,在社区车间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弟弟在临近新校读初中。如今的一切令她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壮阔大迁徙,一步跨千年。如今,万人摆脱贫困的命运,在新生活中逐步站住了脚跟,迎来了崭新人生。黔西市林泉镇高锦小学的美术老师带着学生在樱花林里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侯进勇摄贵州图片库供图)绿水青山 产业兴旺漫步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茶园,春日的惠风正在催生茶树吐出“黄金芽”。谈起茶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说:“这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丰收的‘子孙产业’。”10年前,大屯村没有一个成规模的产业,群众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近年来,大屯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茶产业,茶园从过去的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3万亩。如今的大屯村,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0元。年,大屯苔茶园区年产量达0吨,每亩单产收益达0元至元,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长期以来,由于受交通、资金、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贵州农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加工方式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自年开始贵州大力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农村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茶叶、辣椒等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产业的规模、产量、产值显著提升,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年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广袤农村,日新月异。如今的贵州,“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滚山鸡”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跑山牛”跑进了长三角,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为群众带来金山银山。补短板 强保障 美丽乡村入画来贵州贫,贫在教育、医疗、住房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突出。民生为本,发展为要。贵州始终坚持脱贫标准,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基础上,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逐户制作“3+1”保障明白栏,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贵州持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1+N”计划,扎实推动教育惠民举措。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从“看病难”到“真方便”。在全国率先建成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完成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和合格村医配备,全部落实“三重医疗保障”,不再“小病靠拖、大病靠扛”。从“茅草房”到“新楼房”。实施危房改造等工程,万户农村群众从“忧居”变成“优居”,居有所安的梦想变为现实。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等,解决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四场硬仗”连连告捷,贵州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如今,大地变了模样,山村焕发生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已徐徐铺展。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精准有力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州全省上下正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踏步向前。数据:年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惠及万农村人口。“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个、安置住房46.5万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万人。农村产业取得历史性突破。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茶叶、辣椒、李子、蓝莓、太子参、金钗石斛等种植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持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率先建成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三重医疗保障”;万户农村群众从“忧居”变成“优居”;解决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直播间内,一名主播正在进行开播前的准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绍波摄)案例:工厂进山特产出山草长莺飞的4月,美丽从江产业兴旺势头足。走进从江县粤黔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贵州盛世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内各类产品陈列其间,琳琅满目。“我们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从江县,看中了当地的瑶药价值,开发瑶药药浴。年,公司营收达余万元。”在该公司的工厂里,厂长朱宏卫向记者介绍,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支持的万元,工厂完成了二期生产线的安装,今年的营收预计能够达到万元。从江县与佛山市南海区立足自身资源,强化优势互补,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截至目前,从江县粤黔东西部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引进6家企业落户,构建了中药材产业从原材料种植、深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自年佛山市南海区对口帮扶从江县以来,两地通过健全协作机制、突出协作重点,呈现出共谋、共建、共赢的发展态势。“我们在社区车间上班,离家近,收入还不赖。”石应龙在从江县贯洞镇美娥社区一家卷纸厂上班,每个月能挣0多元。“我们使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打造帮扶车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从江美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邦芬说,每名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在帮扶车间稳岗3个月以上,车间可领取元补贴资金。据介绍,目前两地共建帮扶车间10个。通过项目带动、公益岗位等方式带动人就业增收,其中脱贫群众人。年,佛山企业还在从江举办两场招聘会、1场线上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0余个,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工厂进山、黔货出山,两地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唱出了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连台好戏。“电商中心于去年8月投入使用,年底就产生了多万元的效益。从江的香禾糯、香猪、百香果等特产成了网上炙手可热的商品。”在从江县商品交易及电子商务中心里,负责中心运营的贵州月亮山九芗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云刚向记者介绍,中心配备有产品展厅、直播间、多功能培训室、视觉中心、会议室、会晤室等,可以进行项目孵化、直播培训、商品展示、云仓建设等。据了解,商品交易及电子商务中心是从江物流电商产业园的组成部分。该园区总投资2万元,其中佛山市帮扶资金万元。此外,佛山市还参与电商中心销售人才的培训、市场订单的分销等工作。“佛山方面会推荐很多当地的电商企业给我们。年,我们在广东的销售额达到了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0万元。”夏云刚说。同时,从江通过与佛山当地企业合作,开辟从江农特产品专区、专柜,与、淘宝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消费,动员当地工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农特产品“订单式”消费。截至年底,已累计助力销售从江产品2.43亿元,其中特色手工艺品6万元。来源 《当代贵州》年第17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勇军刘绍波编辑罗亮亮徐涛二审金艾李冰三审吴文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