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将洞人菇事讲出乌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314/4591262.html

我叫杨臣,是大方县鼎新乡风景村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我的故事,还得从鼎新乡长丰村烂坝组的一个天然溶洞说起。

这个天然溶洞就在我的家乡。29岁那年,我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实践,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家乡天然溶洞里潮湿和冬暖夏凉的环境非常适合平菇生长,冬天不用加温,夏天不用降温,一年四季均可大量种植,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又可大大省去厂房建设及温度调控的投资成本。我于是决定在溶洞内种植平菇。

第一年,由于专业对口,技术过硬,首种初期,我的平菇种植便获空前成功,这让我信心满满。此后,我慢慢摸索到,利用天然溶洞发展平菇种植,可以解决三大难题:一是溶洞温度保持在14-18摄氏度之间,一年四季都是恒温,解决了夏天持续高温造成平菇减产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土地资源连片整合难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溶洞面积大,没有其他外来物的浸染,不受任何病虫害的干扰等,解决了菌棒易烂的问题。   目前,我在溶洞里已种植出的35万棒平菇,年销售收入接近余万元。由于占温度、湿度优势,所产平菇质量上乘,很受市场青睐,首期采摘的2万斤平菇,几天之内便被毕节、贵阳、昆明等地客商纷纷抢购一空。   在溶洞内种植平菇技术成熟之后,为了让乡亲们也能通过种植平菇赚钱,我通过请乡亲们在基地上务工等方式,让大家一起来学习种植平菇。比如村里的张怀庆老两口,每人每天工资90元,已干了42天,工资加起来就是多元,而且除了在基地上帮我干活,他们也在找溶洞开始试种平菇,据说今年收益还不错。

如今,到洞深之处的菌棒支架正在紧锣密鼓搭建中,搭支架与放菌棒同步进行。届时,菌棒规模将达50余万棒,通过做大做强“洞菌”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平菇种植中来,让大家共同富裕。   现在,食用菌菌棒的残渣我用来发展种植个大棚中药材——岩黄连,将解决全乡20余人长期就业问题,带动百余人短期增收。   下一步,我将充分整合溶洞资源,完善洞内灯光设施,同时打响平菇品牌,发展农旅一体化,游客除了可以体验平菇采摘的乐趣,还可以品尝全菌宴,形成一个平菇从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一体化的产业链,将“洞”人“菇”事讲出乌蒙山外。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张婷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