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
幸福东台官方公号(ID:jsdtxcb)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推出长篇回忆录,利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生动还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委书记沙金茂同志真实、鲜活、可亲的形象,深入宣传沙老的先进事迹,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激励广大东台人民坚定信念,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沙金茂同志年出生于当时的东台县沙杨村,在烈士母亲影响下,12岁参加儿童团,15岁参加游击队,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公社党委副书记、东台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盐城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盐城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盐城市第二、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他从参加革命开始,把满腔心血全部倾注在盐阜大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特别是盐城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横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位“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党的好干部。
童年和家庭
公元年4月12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十八日),我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市后港镇沙杨村。
后港镇曾名先烈乡。从年10月新四军北撤到年10月敌军南逃,全乡就壮烈牺牲了67名革命烈士。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先烈们,便命名“先烈乡”。年8月8日,撤乡建镇,又更名为后港镇。
沙杨村,原名孟家垛。我母亲杨玉珍(乡亲们也称她为沙杨氏),在新四军来到后,参加了地方工作。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事业,于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壮烈牺牲。解放后,人民政府为纪念我母亲,将孟家垛改为“沙杨村”。我的旧居坐落在村中蒋家桥河南,这里三面环水,林茂鸟归,水活鱼乐,生态平衡,环境优美。
我生长在一个亦工亦商亦农的家庭。父亲沙世和生于年9月23日,卒于年12月23日。他上了4年学,从小跟祖父学习瓦、木工,建筑技术水平较高,精雕工艺尤为出名。在扬州、泰州、东台等地,一些大的建筑工程,特别是庙宇殿堂,大多由他承包,兴旺时,同时几处施工。日寇入侵苏中,到处奸淫烧杀,匪害横行,民不聊生,父亲只得弃工从商,做小买卖生意,并租种四亩半地,维持家庭生活。
父亲为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他做工积攒下来的钱,乐意用于助人、济贫、做善事;他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与人共事,谦让有加。他常告诫子女:“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当止,终身不耻。”他生性淡泊,自奉甚俭,也不让子女染上旧习。
母亲生于年10月18日。由于封建礼教影响,加之家贫,她识字不多,但贤惠达理,勤劳俭朴,诚恳坦率,厚道善良,刚正爽直。她精明干练,也会经营,根据解放区所缺和群众吃、用、穿所需,有胆有智地到敌占区购货。她又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脏、重、苦活都是她干,从无怨言,一切困难都由自己承担,百事不要父亲操心。她同情穷人,仁慈好施,急人所难,助人所需,补人所缺,有观音菩萨的心肠,在村中颇有声望,深受群众爱戴拥护,大事小事都请她帮助调解。她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于年参加革命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翻身组长,做过妇女、支前等工作。年10月6日(农历九月十二日)夜间,她在孟士银家中开参军动员会时,由于叛徒姜金山事先勾结匪保长徐大宽、匪乡队长廖吉安,从敌据点溱潼带来还乡团,包围了会场,不幸被捕。在刑场上,敌人要她自首,交待入党、土改等情况,对她进行威胁,并用陪处(假枪毙)来恐吓她。敌人将我方副区长戴振中、乡农会会长刘存山残酷杀害,又将戴振中头砍下,先送到戴南,后悬挂在时堰牛桥口示众。将母亲转押到戴南匪区公所,进行了多次毒刑拷打。在狱中,她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母亲预感到廖吉安要下毒手,便将身上穿的一件外加青布裤子脱下,请难友转交给我,嘱我好好学习,牢记先生的话。她为人民服务呕心沥血,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于年10月18日夜惨遭敌人活埋,壮烈牺牲,年仅51岁。
母亲英勇牺牲的事,是王树桃先生告诉我的。噩耗传来,我泪水长流,悲痛欲绝。母亲啊,对您的牺牲,我愤怒!我悲痛!我伤心!我自豪!我愤怒,你死在匪徒的屠刀下;我悲痛,你死在为人民求解放革命事业尚未完成的时候,更悲痛的是你死得那样凄惨、那样壮烈,使得我们再也不能见到你一面了;我伤心,你死得太早,正是党和革命事业需要你的时候,也是家庭和乡亲们离不开你的时候;我也自豪,有您这样一位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英雄母亲作榜样,我会一辈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事业!
父母共生我们姐弟3人,我排行第二。
姐姐沙金珍,生于年11月18日,现居住后港镇沙杨村。
弟弟沙金盛,生于年11月16日,曾于年,年分别在南京、盐城公安部队服役,历任乡文化站站长,派出所干事、村大队长、支部书记、乡工业公司副经理,于年6月11日去世,享年61岁。
我的乳名叫红锁儿。“红”,象征革命,“锁”,招得住、长命百岁。上学时父亲为我起学名“金茂”,寓沙里淘金,财茂粮丰之意。这两个名字始终激励我一生要干好两件有作为的事:第一要为人民求解放,谋利益;第二搞建设,奔富强。
我的儿童时代,生活过得愉快、充实,父母亲都比较疼爱我。启蒙时期,他们都以自己的言行启发、开导、教育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父亲对我说:“一个人要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只有做实事,守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并且他常常告诫我们:“勤俭者,少求人。”还有一次,他拿出家中一对清代的花瓶,指着瓶上图案说:“官升三级,一身清廉。”就是希望我一要进步,二要廉洁,将来有所建树。母亲有一次要我跟她学翻晒稻草,我说太阳晒人。她指着柜上一对陶瓷水牛对我说:“牛是最勤劳的,不怕日晒,不怕雨淋,耕田耙地很有耐力,对人贡献很大。”我听了很受启发,从此,重视学习勤劳精神,好学各种技艺。
我虚4岁那年,就缠着父亲,要他带我下河学游泳。稍大一些,我和小伙伴们学爬树拿鸟蛋、捕鸟、摘果。我最爱钓、叉、张、摸鱼、虾、螺,做我喜欢吃的菜。每逢春节我既快乐,又很忙,大年三十,整天跟随父亲忙,拿着水盆、对联,帮他去旧贴新。扛着小旗,随他到土地庙、桥头烧香磕头。拎着灯笼,陪他在地上拓元宝屯,还点烛、烧香、放鞭炮,拿守岁钱,热闹非凡。每逢清明节,我跟着父母到祖先坟前祭祀,摆开酒菜,烧纸、跪拜,以表孝敬之心。参加工作后,我不断提高对科学、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认识。每到炎热的夏天,夜晚都跟父母在东广场上乘凉,他们为我打蚊虫,我要他们教唱歌、讲故事、说歌诀。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我的无私无畏、吃苦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革命的意志,都是从母亲身上承继过来的,我的性格是深受她的影响形成的。
母亲的勤劳,对我影响很大,我常跟她下棉田学锄草、拾棉花、拔豆秸;下麦田学割麦、捆麦把、放泥渣、踏水车;上场学放场、打梿枷、晒草、扫场。有一次,我跟母亲学起秧,光身坐在秧田里起秧。三条小蚂蟥来叮我,开始我不知道,待它钻进皮里吸血感到痛时,手摸到却拔不出来,急得哭喊。母亲赶来,用手掌在我屁股上拍了好久,蚂蟥才掉下来。我想学耕田、耙田,在课余时间,常到崔广信耕田处,见他在休息,我就骑在牛身上,学牧童帮他放牛。他耙田时,我先站在耙上练习平衡,然后再学耙田。我又想学耕田,他不让,怕我人小力气小,稳不住犁梢,经再三请求才同意让我试耕了两转,还可以,再去换他耕就放心了。此外,撑船、划桨等,我样样都学。
我10岁时,虽然还很顽皮,但已经逐步知事懂理,在孩子中颇有影响。村子里河东与河西,一些孩子有时发生冲突“打仗”,有些成年人也不服并参加。大家说我有一定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又会吹用大芦柴做的冲锋号,还会使父亲加工的木枪、木刀,都推我为指挥,同学们和庄上的儿童、少年都拥护我。这使我懂得了,一个人要能自立并受别人尊重信仰,不在于年纪大小,而在于他的品行、学识和能力。由于我平时一边更加刻苦地学习,一边特别注意待人谦和诚恳,居然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信任。于是,我不辜负大家的重托,想通过商讨,采取和好不打的策略,但“和谈”无效,晚上仍磨擦打仗。改以往远程投掷一些泥块、瓦片、碎砖为猛冲、当面接触。我给他们宣传相互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如这样打下去,不仅影响交通,受到众人反对,还有可能将人砸伤。经过几次接触、宣传,双方都不想打了。
我12岁时便跟父亲学瓦工手艺。那年放寒假,我第一次到时堰参加建关帝庙。开始学砌泥墙,后又学砌银灰墙。经认真学习,进度质量都符合要求。竣工闭龙口时由我上屋说吉利诀语。主人陈子英看我年龄小,说得好,给了大红包。此后,我每逢暑寒假、课余时间,大多跟母亲学务农、经商,有时也跟父亲做工,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主,兼学多样。
——本文节选自沙金茂回忆录《沙路迢迢》
未完待续……
本期监制丨小东编审丨小鹿主编丨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