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14日电题:补短板释潜能——社会扶贫为贵州脱贫添内生动力新华社记者齐健、刘智强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使贫困山区群众远离现代产业链条。资源贫乏、各方面基础又薄弱的贫困县,如何走出脱贫新路?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扶智怎样结合?年以来,中央单位新阶段定点帮扶,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以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界各方倾力帮扶贵州省,以产业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公益扶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通过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全方位支持,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交出了以社会扶贫助推脱贫长效机制的答卷。家住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万平村的王旭亚,春节后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定点帮扶的贵州电网公司把“抗疫稳岗扩就业”政策送上门。经过专业培训,她掌握了电力施工作业技能,顺利通过特种作业考试,成为新入职的多名施工队员中首批女性技工。缺技能,就补培训;缺岗位,就建扶贫车间;缺市场,就在东部地区商超开设消费扶贫专区……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以“帮助务工一人,脱贫致富一家”为抓手,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办扶贫车间,从农副产品加工到服饰鞋帽生产,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员就业人。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毕节又是贵州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年12月,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年5月又整市帮扶毕节,共计捐赠亿元扶贫资金,援建个项目。恒大集团副总裁兼扶贫办主任姚东说,恒大重点帮助毕节打造西南地区两大基地:一是蔬菜瓜果基地,已建成投用28.8万平方米蔬菜育苗中心、6万余栋蔬菜大棚、36.7万亩蔬菜基地;二是肉牛养殖基地,改良32.3万头土种牛,建成投用9万头规模的养殖基地、31万亩饲草料基地。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毕节市织金县,聚焦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围绕人才培养、产业帮扶、金融扶持、民生项目等,年以来累计投入1.亿元,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3万人。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说,民营企业运用自身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平台、大数据等要素资源,可以挖掘贫困地区的土壤、地理、水文、历史等资源禀赋,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经营合作体。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过去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都十分落后。在审计署和贵州省的建议下,万达集团年对口帮扶丹寨,提出“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累计捐赠投资23亿元,带动丹寨县5.88万贫困人口增收,提前两年摘掉“贫困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在用什么产业扶贫的问题上,万达用近一年时间调研和思考,先后否决了养猪、种茶等产业扶贫方案,最终决定结合万达的企业优势,创新旅游产业扶贫的模式。曾担任丹寨万达小镇轮值镇长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说,万达扶贫基金实实在在连续发放4年,覆盖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万达小镇不仅直接提供就业机会,还通过“商铺+合作社+农户”带动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改变了丹寨人的精神面貌。授人以渔,志智双扶,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释放发展潜能。贵州茅台集团每年捐资1亿元资助全国2万名困难学生,9年捐资9.14亿元,受助学子达18.28万名,10万人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等公益项目、东西部教育协作对口帮扶项目在贵州落地,以贵州台江“名校长爸爸”陈立群为代表的一批对口帮扶教师扎根贫困县,助推教育脱贫。到年,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5%,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省,成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