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仁敏,是大方县黄泥塘镇恒大幸福第二十八村村民。全家五口人,丈夫刘显军长期在外务工,大女儿现在已有20岁,初中毕业后就到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护理专业。小的是一对孪生兄妹,今年10岁,在黄泥塘镇上小学。
以前,我们一家居住在黄泥塘镇松林村院子组,距镇中心有20公里,是黄泥塘镇边远贫困村之一。在老家时,看到别人家都住上了大房子,自己虽有一小栋老人留下的遗产,却因为年久失修不能住人,一家五口只能借大哥家的房子来安身。孩子们每天上学走的都是泥巴路,平时要买点生活用品和农产品都不方便,闲暇时想找点活做都没门路。
年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按照政策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在政策扶持下,年10月我们一家搬到黄泥塘镇恒大幸福第二十八村,那一年,我家终于实现了住自己房子的梦想。
住进新村以后,村里又安排我们到附近农产品种植大棚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孩子也被安排到最近的学校上学,不像以前一样要走很远才能上学。年,村里把我纳入公益性岗位打扫卫生,一个月有元的补助。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同年,我又在村里开了个“便利店”,经营一些日杂用品,收入还算可以。我算了一下我家今年收入账,公益性岗位、大棚内务工、小卖部经营加上丈夫刘显军在外务工的收入,一年下来大概有8万元左右,一家人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
我时常想,虽然我和丈夫都不是懒惰人,但若是没有国家好政策的扶持,我们一家子还要再奋斗好几年,才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条件。国家的驻村扶持,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让孩子们不用走远路就能上学,让我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次想到这些内心都很感激。
平时我和丈夫通电话时,都相互鼓励,我们搬出了大山,幸福已经来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再继续努力,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整理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