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看高寒山村如何实现绿

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初冬时节,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星宿乡河山村,只见群山环绕,碧水清流,一排排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分布在路的两旁,一条条沥青路与依山傍水的村落交相辉映,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正徐徐展开。

“在这里,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星宿乡河山村村支书侯明志说。

大方县星宿乡平均海拔米以上,属高寒地区。实现高寒山村绿富美的“逆袭”,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年,河山村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依托崔苏坝国际露营景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平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种植青翠李亩,核桃亩,高山冷凉蔬菜种植亩,并通过扶贫资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产业,形成“户户有增收、人人有致富门路”,实现了产业结构更优、农村基础更牢、发展动力更足。

走进村民杨厚飞的家,屋内、院落里干净整洁。年过七旬的村民杨厚飞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家里的环境卫生情况,并说起家里洗衣机的来历:因为连续3年荣获村里环境卫生评比第一名,年被全村评为“最美清洁户”,就获得了一个洗衣机作为奖励。

“现在,只要看到院落里有杂物,就感觉很不舒服。”杨厚飞说。

据悉,年,星宿乡在“治八乱”工作中探索出了“三个一元”机制,即:每户农户每月出资1元、村集体补贴1元、乡政府奖励1元,建立起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奖励基金,以村为单位在全乡推广,打造了“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的村民自治机制。

自“三个一元”机制开展以来,星宿乡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并在年上半年全市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考核中荣获第二名。同时,星宿乡“三个一元”机制还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治理中得以推广。

“孩子的爷爷奶奶同样也是我们的亲生父母,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是我应尽的职责,老人身体好了,这个家才有活力。”正在照料婆婆的村民杨邦琴说。

近年来,河山村大力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形成乡村治理强大合力。通过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按照“安好一批大喇叭、树好一批标语广告、练好一支文艺队伍、建好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办好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好一个“道德超市”“六个好”的工作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每家每户的庭院门口、村级广场,你很难看到乱丢的纸屑或易拉罐,就连农户晾晒农作物,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星宿乡河山村村支书侯明志说。

河山村还通过“十户联防”工作,从乡贤寨佬、离退休干部、村组干部、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等人中选出联防长,充分发挥十户联防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行户户联防、人人联防,形成群防、群管、群治的联防网络。

“十户联防”工作制度不仅让邻里之间增进相互了解、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通过串门通气交心,使债务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基层矛盾在十户联防工作制度下得以化解,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的良好氛围。

“这个地方过去穷得找媳妇都难,现在乡村美了、路通、路灯亮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说起现在的变化,村民蔡光美竖起了大拇指。

为巩固完善水电路三大民生工程,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河山村抢抓脱贫攻坚历史机遇,为群山组申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项目余万元,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和房舍改造。年,从百里杜鹃收费站到崔苏坝油杉河景区的旅游大道贯穿河山村,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同年,当地政府在河山村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为50多户群众改造提升住房。年,全村“三改”、“组组通”、安全饮水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加快调产业、转思路的步伐,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聚焦绿色发展,坚定走好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星宿乡党委书记彭红鹰说。

贵州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鲁媛 徐微微

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