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入选者贵州中医药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1.html

11月25日上午8点半,贵州中医院门诊部6楼国医堂七诊室,刘尚义开始了当天的坐诊工作。

“把手伸出来我把个脉”“舌头伸出来看看”……刘尚义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十分耐心细致。

11月25日早上9:00,国医堂走廊上站满了等待看诊的患者。

79岁的刘尚义是毕节市大方县人,现任贵州中医院主任医师,也是贵州省唯一一位“国医大师”。他首创了“引疡入瘤”“从膜论治”学术观点,创立“膜病学”理论体系,极大丰富了中医学术思想;他年近八旬,仍坚持坐诊,远近患者慕名而来;他研制的养阴解毒汤被纳入贵州中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并远程会诊鄂州重症患者,彰显了中医特色;他倾囊相授,积极培养中医人才,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24日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为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入选者颁发了奖章、证书,而刘尚义就是其中之一。

“我会用毕生所学为增进百姓健康作出应有贡献。”对于获得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刘尚义表示,荣誉不是属于个人,是属于全体中医同仁,他将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造福一方百姓。

话里话外,刘尚义最牵挂的都是需要他帮助的患者。领完奖第二天,他如往常一样,早早就到诊室坐诊。

11月25日上午10点,刘尚义已看诊完30位患者。这时,一名10岁男孩患者张小飞(化名)在母亲师女士的陪同下走进了诊室。

张小飞是盘州市人,去年开始出现左耳失鸣症状,师女士带着他先后辗转于上海、昆明等地求医,但都不见好转。

师女士说:“是一个学中医的叔叔介绍我到刘医生这里来看诊的,叔叔曾带着家里老人在刘医生这里治好了病,很信任刘医生的医术。”

“小娃娃长得很好,你放心,我尽力治。”刘尚义一边给张小飞把脉看诊,一边宽慰着师女士。

经过仔细看诊,刘尚义开出了药方,并叮嘱着吃中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谢谢刘医生。”拿着药方,师女士带着孩子走出了诊室。她说:“刘医生很亲切,相信经过他的诊治,孩子一定会有起色。”

没有一刻停歇,刘尚义又继续为下一位患者看诊。

“刘医生,我看您一直很忙,为了节约您的时间,我把症状写了下来,您看看。”中午12点半,47岁的温女士走进了诊室。

刘尚义正在给来自安徽的温女士看诊。

温女士是安徽人,这两天刚好到贵阳出差。已患甲状腺结节多年的温女士在网上看到了刘尚义入选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的消息,并查阅了相关信息,于是决定挂刘医生的号看看。

“遇到个好医生不容易,一定要趁此机会来看看。”温女士查询发现,刘尚义医师的门诊号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但她又不想错过机会,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天一大早就来到了贵州中医院。

“刘医生真的太好了。”到医院后,温女士找到机会告知了刘尚义自己的病情,刘尚义立即让分诊护士给她加了号。

看诊后,温女士拿着药方走出了诊室:“这个药吃了要是有效果,我肯定还来复诊,再远都不怕。”

“挂刘医生门诊号的人太多了,一般都要提前3个月才能挂到。”分诊护士告诉记者,但对于从外地赶来、病症严重等患者,刘尚义都是特事特办,尽可能做到不让患者白跑。

11月25日13:20分,随着患者离开,国医堂走廊上安静了下来,而此时,刘尚义正在为当天的最后一位患者看诊。

下午1点半左右,原本喧闹的国医堂走廊逐渐安静了下来,刘尚义看诊完最后一名患者后走出了诊室。这个上午,他看诊了多名患者。

记者注意到,这是刘尚义从上午8点半踏入诊室后第一次出来,整整5个多小时的坐诊时间,刘尚义中途连卫生间也没去过。分诊护士说:“这是刘医生的常态,每周他要坐诊3天,坐诊期间都是这样。”

这时,记者忽然想到,只有在上午10点半时,护士进入诊室为其添过水,而刘尚义却笑着说了句:“水喝多了要上厕所,还是少喝点算咯。”

为了节约患者诊治时间,连水都不愿多喝,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体现出的是刘尚义的医者仁心。

“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在刘尚义诊室里墙上挂着的煎药流程、服用中药注意事项等牌子上都有这句话,而他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心里的座右铭。

刘尚义很忙,不愿意记者过多打扰他为患者看病。

一开始,记者请求进入诊室采访时,刘尚义并不同意。记者再三保证绝不打扰后,他才勉强同意。就算是这样,记者也没能在诊室多待,更多是站在诊室外面观察他、从患者口中了解他。

“是个好医生,医术好,人好。”这是患者口中的刘尚义。

“兢兢业业。”这是分诊护士眼里的刘尚义。

于细微处见真情。经过一上午近距离观察,记者真切体会到:医者仁心,在刘尚义为患者诊治的一个又一个细节里深刻诠释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毕文君

编辑吴一凡

编审王璐瑶李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