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谢启顺,家住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果木村,今年40岁。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我17岁就外出打工了。在这期间,我挖过煤,刷过碗,在工地工作过。年,我从工地的架子上摔了下来,腿因此摔断了。那时候,我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妻子又要照顾我又要照顾家,我们欠了一屁股债,又没有经济来源,就此陷入了困境。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我家被评为了精准贫困户。想着年纪轻轻就当贫困户,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吃”了几个月的低保后,腿上钢针一拆,我就去乡里申请,不想再“吃”低保了。乡扶贫办工作员说,我家的条件还达不到退出贫困户的行列,如果想要尽快摆脱贫困,就回去打算一下,如今信用社里有专门针对贫困户的无息贷款。回家后,我与媳妇一合计,打算发展我们从小就很熟悉的养牛事业。于是就申请了两万块钱的无息贷款,买了三头本地牛,开始试养。 第二年,我家养的牛下了两个牛仔,卖了元,把我们家的欠债还清了。初次尝到养牛甜头的我年又贷了两万块钱,到恒大育种场买了两头安格斯牛来喂养。但由于缺少养殖技术,那一年,家里的五头牛死了两头,看着刚贷的款又打了水漂,我有些灰心。 正当我想要把剩下的牛卖了出门打工时,县里说恒大要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乡里帮我报了名,又把我养牛的信心拉回来了。在恒大培训班培训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养牛的知识,终于懂得原来喂牛还有许多诀窍。
培训回来后,我又大胆贷款了5万元钱,买了两头牛,新修了牛圈,还养了上百只鸡,70多只鸭。这次,我信心十足。去年,我养的五头牛生了两头牛仔,现如今,我家一共有7头大牛,多只土鸡,多只鸭子,因为管理得当,平时卖些鸡蛋鸭蛋就能维持生活。 有人说,我如今是天上飞的在养,地上跑的在养,水里游的也在养。其实,我想说的是,只要肯学习,人勤劳,摸清了门道,无论养什么都是可以成功的。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周睿
编审王璐瑶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