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位官员成为网红。
官员的走红,源于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视频中,安徽阜南县委书记崔黎持着大喇叭向来访的群众喊话。视频中,崔黎公布手机号码,交代政府苦衷,表达解决问题的决心。最终,带着不满情绪而来的群众,用掌声和叫好声表达了对书记的赞同。
掌声和叫好声随着视频的传播,延续到网上网下。据悉,这两天,崔黎的手机号码被打爆,全国各地的网友打来电话,只为求证接电话的是不是县委书记本人。
仔细浏览这段不过四分钟的视频,县委书记崔黎确实以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情绪激动的上访者摆事实、讲道理、表决心,迅速平息了“民愤”,尤其是当他爽快地公开手机号码时,即便是置身事外者,都能感受到一个主政者的满满诚意。
相较于那些对上访群众唯恐躲之不及,或是即便站出来却大打官腔的官员,崔黎的喊话,无疑是值得点赞的。这样的“亲民”之所以富有感染力,一者是颠覆了民众对官员的刻板印象;二者是抓住了焦虑的民众最现实的诉求。
那么,这样的“喊话”官员是否值得去复制呢?客观来说,在县委书记崔黎的喊话中,除了可赞的亲民态度外,还是折射出诸多不正常。在喊话中,崔黎对民办学校办学赚钱非常反感,将经营者描述为“孬人”,涉事的民办学校,是否有“孬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贴统一标签,恐怕是不妥的。既然允许并鼓励市场资本进入教育行当,那就应该承认其赚钱的逻辑,换句话说,只要是合理的营利,就应该无可厚非。崔书记的这番话,虽然很容易得人心,但不能为了安抚而罔顾市场常识,这对当地民办教育恐怕是不公平的。
最为外界叫好的,是崔书记大方地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且允诺“有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给他”。这样的承诺,当然很“耐听”,但是,在倡导专业化、扁平化的现代社会治理语境下,这样的方式显得格格不入。一者,此举是在放大“有事找领导就能摆平”的人治色彩;二者,此举是对权力资源的低效配置。姑且不说崔黎书记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为这些上访者逐一解决问题,作为一地主政者,其时间、权力资源配置,当是有综合考量的,如果把过多的资源用于此次上访的问题上,很可能意味着其他方面的资源配置被削减甚至被忽视。
据悉,上访问题在书记喊话后的二十分钟内得以解决,看似高效,但这毕竟依赖于行政权力的直接干涉,这其实也是一种不正常。更进一步说,社会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于某个领导,而是有成熟且高效的常态处理机制。
作为一县主政者,当对民营资本、政务沟通,有相当成熟的理解。遗憾的是,从崔黎书记的喊话中,还是存在一些硬伤,无从知道这是崔书记的理念流露,还是为平息访情的应对之策。无论是哪一种情形,这样的喊话方式,恐怕都不应是值得提倡,而是需要检视的。
我们从来不吝啬对亲民的赞美,但是亲民能否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