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丨大方县

我叫龙垚,是毕节市大方县的一名中学老师。年3月,将学校的工作交接好后,我就主动请缨毅然来到了理化乡果木村开始了我的驻村帮扶工作。

为了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不做“无头苍蝇”,一到村里,我就先与村干部们一起了解了村里现存的具体问题,从民族宗教、贫困户分布、产业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后,我就开始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同事总说我是起得最早的。我常开着一辆半新的摩托车,一大早就走进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交流、谈心,了解其当下的主要困难,了解他们的需求,认真把他们的热点、难点问题记录下来,晚上回到村里时,再与其他同志一起交流汇总,把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的问题分别罗列出来,有的放矢地思考对策。

以前,果木村菠萝组的谢绍学户是大家公认的硬骨头,一旦话不投机就会发牢骚。我走访他家时,耐心地与他交流。了解到他的实际问题后,第二天我便组织工作人员为他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并给他申请了小水池补助。一段时间后,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变得讲卫生了,也更热情了。  在走访中,我了解到果木村菠萝组的组组通公路还是泥泞路,于是我立即与上级对接,积极协调资金,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了修路意见,在大家出工出力、上级部门帮忙解决材料的配合下,没用多长时间我们就解决了菠萝组公路不畅的问题。

在我到菠萝组走访时,贫困户赵明荣、谢绍福、谢绍俊反映,他们想通过发展养殖来脱贫致富,但他们没有发展资金。得知此情况,我便积极与扶贫工作站对接,通过各种渠道为这三户人家争取到了13万元的扶贫资金特惠贷,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而今,他们发展稳定,增收稳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针对果木村村民的不同情况,我为村民拟定了种植养殖发展计划,积极主动地为种植养殖大户提供资金、项目、技术等相关扶持服务,先后为沙坝组的赵志祥、李长明等5户种养殖户争取到了扶贫项目的支持,实现了先富带后富。

我和驻村的其他同志经常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针对不同村民组、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解决部分村民组吃水难的问题,我与同志们一起,调查好、筹划好、计算好如何引水、引哪里的水、需要多少工程和材料……终于,整个村的饮水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  付出的是汗水和心血,收获的是与村民的鱼水之情,扶贫就是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如今的果木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呈现出明媚靓丽的景象。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何涛

见习编辑周睿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