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方县理化乡法乐村有一位年轻的驻村干部,他不辞辛劳走村串寨关心群众的冷暖,带着妻子孩子一起驻村。他,就是江伦超。 今年30的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年3月,他响应组织的号召成为法乐村的一名驻村干部。
江伦超在工作中
法乐村属二类贫困村,下辖15个村民组,属于典型的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江伦超驻村以后,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吃住在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就熟悉了自己所包村民组的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70余户非贫困户。”江伦超告诉记者。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档外“八类”重点人群摸排调查工作中,江伦超了解到有一个叫卜杨坤的村民,三十多岁,离婚,与前妻育有一个子,生活困难,无安全住房,长期饮酒,无稳定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打临工为生。江伦超与包片干部一道走访该户,严格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把关,发现该户存在漏评风险,于是他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对接施工方先垫资修建安全性住房,在短短两个月,该户顺利住上新房! 卜杨坤长期酗酒,不务正业,没有稳定收入,江伦超多次教育引导都没有好转,几乎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坚守“不漏一户一人”的理念,不厌其烦地走访、沟通,不久后,让江伦超欣慰的事情发生了:卜杨坤不但喝酒少了,每天只要有干临时工的机会,他都主动去干,家庭有了一些收入!
江伦超在大棚育苗基地查看农作物长势
因为长期驻村,江伦超无暇顾及长期患病的父亲,成为亲戚口中的“不孝之子”;因为当驻村干部,他结婚也没有抽出时间陪妻子照一张婚纱照,甚至婚后第三天,他就匆匆忙忙地带着妻子来到村里,开始了一家人两年的驻村生活,直至有了孩子,他依然带着妻子在村里坚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二,江伦超带上妻儿回到村里,和同事们一起排查返乡人员,整天打电话、发短信、 “小江驻村工作特别认真,前几天他父亲住院,医院,下午又赶回村里上班,生怕耽误一点工作。”包村干部邓勇书说。 “村里的事情很多,容不得我耽误。”江伦超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今年法乐村规划种植烤烟亩、辣椒亩、猕猴桃多亩,魔芋亩,退耕还林2亩,目前土地才流转余亩,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去做。” 问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江伦超表示要积极配合村“两委”一是要加强疫情防控,确保全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着力加大产业产业调整,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种植辣椒、猕猴桃、中药材等高效农作物,鼓励更多能人发展餐饮业和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红梅
通讯员姜晓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