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老蒋”又得奖了!这次是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们替他高兴啊!“在大方县黄泥塘镇,大家口中相传的“老蒋”,就是黄泥塘镇鸡场卫生院院长蒋守忠。
今年4月23日,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会上,蒋守忠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是继年被评为贵州省抗非典先进个人、年12月31日入选“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以来,他再一次获得的省级表彰。
老蒋,从医近40年,为20多万群众解除疾病痛苦,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收获了无数的赞誉。
早上8时上班,中午12点午饭,时常加班到晚上10时,除了生病和出差外,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岗位。这就是大方县黄泥塘镇鸡场卫生院院长蒋守忠每天的生活日常。
年从毕节卫校毕业后,他一直坚持在这里。为推进鸡场卫生院发展,医院的管理上,外科手术、内科手术、中医针灸……他是整个卫生院各科室的“救火队员”。“习惯了,只要有需要我就上。”老蒋说。
老蒋的大半生都兢兢业业地奉献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如今,医院发展蒸蒸日上,业务用房不断扩展,附属设施不断完善……医院还开设了内科、儿科、中医馆建设等,满足了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业务水平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卫生院各部各科室的逐渐完善,蒋守忠已然成为卫生院的“业务能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老蒋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目标,他“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守在健康扶贫工作岗位上。
“在他的生活日志里没有节假日,每天风雨兼程奔走在健康扶贫第一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健康问题,切实履行脱贫攻坚战场上一名健康卫士的担当和责任。”院长助理路衎说。
虽然单位距家只有40公里,但他基本都是住在单位,很少回家。”家里有事他们自己解决,单位的事太多了,我实在放不下啊!”老蒋说。
周末,远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想他了,本以为周末打电话可以多聊几句,但每次接电话不到1分钟,他就对女儿说:“挂了,我这里还有病人等着我看病。”在电话那头的女儿既抱怨父亲也心疼父亲。“女儿会理解我的,总有一天,她会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老蒋自豪地说。
在医院东奔西跑的同时,他积极向组织靠拢。年,充满激情的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年,他当选为中共大方县党代表,忠实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应尽责任和义务。
年,当非典袭来的时候,他动员全院医务人员,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周密部署、精心应对,取得了抗击非典的成功,卫生院还得到大方县的表彰,他被评为贵州省抗非典先进个人。
多年来,经过长期的实践,老蒋自学骨伤科、中医、推拿、按摩、针灸,为乙肝、股骨头坏死、脑血管意外瘫痪、内风湿、椎间盘突出等患者解除痛苦。在大方县各乡镇卫生院中,他是任职最长,经手病人最多的老医生。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医院想用高薪来挖他。还有不少人请他医院。但是,均被他谢绝了。
进城多好,上班轻松不说,工资还高。都是一样的治病救人,为什么一定要守在乡镇这么累?同事们都说他“傻”。
“这里的人都熟悉了,镇上每个人基本上都来找过我看病,这个年纪了,就是舍不得这里。”蒋守忠说。
蒋守忠把病人当亲人,但是家里真正的亲人,他却忙得都没时间去陪同。他说儿子像自己,儿子从小就独立。
坐在自己的门诊室,趁着吃饭空闲时间,他将自己所得的荣誉展示给记者看,这些被他随意放在杂物间的荣誉看上去有些已经发霉变色。他一点也不可惜,他说:“我都一把年纪了,拿这些本本来没什么用,机会要留给院里的年轻人,他们用处大,升迁、评职称都需要。”
医者仁心。老蒋,一身白大褂,群众对他的称呼从“小蒋”到“老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为患者解难题,他是最平凡的白衣战士,一直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年,老蒋获贵州省抗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在全省医药卫生工作中成绩突出,记二等功一次;年7月荣获中共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大方县“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工作“十佳优秀院长称号”;年12月31日入选“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今年4月23日,蒋守忠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