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迪
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六年来,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省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贵州新路”。对于贵州而言,“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是衡量决战脱贫攻坚战果的重要指标,是贵州守住“两条底线”的具体实践,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脱贫攻坚之路——庄严承诺兑现小康新未来
年11月23日,注定载入贵州发展的史册。
这一天,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省66个贫困县至此全部摘帽出列。从年到年,贵州累计减贫万。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战胜绝对贫困、让群众富起来,是贵州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许下的郑重承诺。
如今,随着贵州所有贫困县顺利摘帽,这个承诺正在变为现实图景。
“柳杉长在山上,不用砍卖也能变钱,我家有棵,一年能挣元。”贵州黔南福泉市陆坪镇香坪村贫困户杨时明以前从没想过,自家的柳杉不用砍伐也能赚钱。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贵州开展了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截至今年7月,全省已完成33个县个村户单株碳汇开发,开发碳汇林木.7万株,累计购碳金额.6万元,累计出售碳汇量.5万公斤。
工作人员为参加碳汇交易的树木挂上编码
以碳汇交易试点为代表的“生态扶贫”是贵州将大扶贫与大生态战略有机结合的探索。贵州大力实施了十大生态扶贫工程:退耕还林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扶贫,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扶贫,以工代赈资产收益试点扶贫,农村小水电建设扶贫,光伏发电项目扶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扶贫,碳汇交易试点扶贫,通过生态扶贫助推全省30万以上贫困户、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作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贵州继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年)》,贵州省将探索构建“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共生发展”的现代乡村样板,到年底,初步构建起贵州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正在造福更多群众。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全面小康贵州画卷中最宜人的风景线。
绿色发展之路——“两条底线”描画富足新未来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育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今年高考的全国Ⅱ卷语文试卷选编了《光明日报》年5月8日刊发的《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铜仁江口县以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双赢”目标的做法,通过高考再度进入舆论